钗头凤.丁未初夏作于横桥老屋

肠九曲。愁偏足。何时惊醒红尘宿。深夜静。纱窗凭。

莲花漏滴,芭蕉露冷。听。听。听。罡风酷。催人促。

无端失我庭前玉。青鸾问。琼宫信。

柔丝怎理,梦魂难稳。恨。恨。恨。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鉴赏

这首《钗头凤》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挣扎。开篇“肠九曲。愁偏足。”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核心——愁绪之深重,仿佛肠子都因愁而曲折。接着“何时惊醒红尘宿。”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渴望解脱的情绪。

“深夜静。纱窗凭。莲花漏滴,芭蕉露冷。”通过深夜的宁静与窗外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愁绪的渲染。而“听。听。听。”的反复,似乎在强调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倾听,内心的声音与外界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更加凸显了内心的纷扰与不安。

“罡风酷。催人促。”罡风的酷烈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着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无常。紧接着“无端失我庭前玉。”一句,以“玉”的失而喻美好事物的失去,或是某种珍贵情感的消逝,增加了诗歌的哀婉之情。

“青鸾问。琼宫信。柔丝怎理,梦魂难稳。”青鸾作为神话中的神鸟,其问话暗示了一种寻求解答或安慰的愿望,而“琼宫信”则可能指代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或内心的避风港。面对“柔丝怎理,梦魂难稳”,主人公似乎在寻找解决内心困扰的方法,但又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苦。

“恨。恨。恨。”的三声“恨”,强烈地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某种缺失的深深遗憾,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留下了对读者深思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钗头凤》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主人公在初夏时节于老屋中所感受到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向往,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102)

许禧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七夕怀女

红烛光分,绿窗梦醒,银河宛转微明。

立到桐阴,深宵玩赖无声。

花开乱萤如豆,听莲街、衙鼓轻轻。

最可叹,竟紫鸾杳信,青鸟难凭。

冷落空庭飞絮,看双星黯澹,眉月微横。

云掩仙山,何其缥缈难登。

长梯若能渡我,仗心香、默默通诚。

惟惧这,溽暑蒸人,难耐断更。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满江红.又和筱石韵

两载伤怀,都挂在、一钩眉月。

独立尽、莲街残漏,声声未歇。

遥见银河光闪处,仙云宛转香风烈。

念瑶台、杳杳总无音,肝肠裂。宵寂静,情难决。

星黯澹,行将别。奈离旌催动,泪珠凝血。

琼岛人遥花泣露,兰闺絮冷庭飞雪。

叹余心、颠倒梦难成,殊凄绝。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天香.又

灵鹊填桥,蛛丝结网,彩笔绣丝乞巧。

玉案香浓,翠屏夜静,回忆前情已杳。

左芬陡失,只剩得、悲多欢少。

空惹一腔幽恨,何人可称同调。

凄凉暮境,有若个承颜,愁肠难了。

冷落庭闱,怎奈梦魂颠倒。

自念病躯孱弱,似饮露、愁蝉附萤草。

每执尖毫,中心悲搅。

形式: 词牌: 天香

高阳台.又

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

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太零丁。

露电光阴,转眼浮萍。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

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最堪惊。

泪结衷肠,双鬓星星。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