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

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

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

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

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平时很少有人来访,我独处的性情与野外相称。
太阳升高时,我抓着头起身,漫步在树林下的草地上。
泉水从窗前流过,云朵在石缝中生成,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离别以来,忧虑使我日益衰老,空有出山的名声却未能实现。

注释

闲处:指僻静无人之处。
乖疏:孤僻、不合群。
野情:指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日高:太阳升起很高。
散衣行:随意穿着衣服散步。
石罅:石头缝隙。
愁欲老:忧虑使人心情苍老。
虚负:白白辜负。
出山名:出山的名声,隐居者的声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闲适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诗人选择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只有自然的声音伴随着他的情感流露,是对野趣的一种赞美。

"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一天气渐高时,从容不迫地梳理头发,然后在树林下漫步。这两句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 泉水在窗前缓缓流过,诗人观察着云层在石缝中生成,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羁绊的放弃,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他感到自己年岁渐长,对于归隐山林的愿望愈发迫切,但同时也有着对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一)

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

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

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

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

代以无为理,车书万国同。

继兄还付弟,授圣悉推公。

云雾疑无日,笳箫别起风。

金茎难复见,寒露落空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

彻奠新阡起,登山吉从全。

关河佳气散,夷夏哭声连。

寂寞玄宫闭,朝昏千万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