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幽静、禅意深邃的画面。诗人以“古寺不知年,松竹自成趣”开篇,巧妙地将古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老僧摘春芽,龙钟坐高树”,通过老僧采摘春芽的细节,不仅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抚景已悠然,宁知别有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深陶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接下来,“石阁三层上,金刚五座连”,描绘了寺庙建筑的雄伟壮观,进一步渲染了庄严的宗教氛围。
“御家赐出西番样,白日光摇动仙掌”,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寺庙在阳光照耀下的辉煌景象,仿佛仙人掌在阳光下摇曳生姿,增添了神秘色彩。
“故露双趺隐法身,古今指点如来像”,这两句通过描述法身的隐现,以及古今信徒对如来像的膜拜,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信徒们的虔诚之心。
最后,“如来一笑古今空,宝座千年镇寺中”,诗人借如来之口,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佛法永恒不变的信仰。而“使人疑却青莲界,何时更长玉芙蓉”,则以疑问的方式,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对于佛国净土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环境、僧侣生活、建筑景观、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