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北邙山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

空山夜月来松影,荒冢春风变木根。

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漫天黄土覆盖着北方原野,断碑路上留有苔藓痕迹。
空寂山中,夜晚月光洒下松树影子,荒芜坟冢春风吹动枯木根部。
茂盛的兔丝藤缠绕着古老的庙宇,飘动的红色丧幡经过孤独的村庄。
夕阳下白杨树摇曳,悲凉的风起,寒鸦孤独地飞向空巢。

注释

散漫:形容分布零乱,不集中。
黄埃:黄色尘土。
北原:北方的平原。
折碑:断裂的石碑。
碾苔痕:压过苔藓的痕迹。
空山:寂静无人的山。
松影:松树的影子。
春风:春天的风。
木根:枯木的根部。
漠漠:形容众多或茂盛。
兔丝:一种蔓生植物。
罗:缠绕。
古庙:古老的庙宇。
翩翩:飘忽不定的样子。
丹旐:红色的丧幡。
孤村:孤立的村庄。
白杨:落叶乔木。
悲风:凄凉的风。
寒巢:寒冷的鸟窝。
独奔:独自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古迹与自然风光交织的画面。开篇“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两句,通过黄土飞扬、石碑倾倒的情景,展现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沧桑。接下来的“空山夜月来松影,荒冢春风变木根”则是夜晚的宁静与春天的生机并存,月光下的松树投射出阴影,而荒凉的坟墓周围,春风吹拂着古木,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两句中的“兔丝罗”形容古庙被野草所缠绕,而“丹旐”则是指彩色的幡帜,这里的描写给人以一种荒废与孤寂的感觉。最后,“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两句通过落日的景象和悲凉的风,以及白杨树下空寂的鸟巢,传达出一种秋末的凄凉和生命的孤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自然变化以及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2)

刘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字:蕴灵
  • 籍贯:汶阳(今山东宁阳)

相关古诗词

过沧浪峡

山叠云重一径幽,苍苔古石濑清流。

出岩树色见来静,落涧泉声长自秋。

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铸鼎原

黄帝修真万国朝,鼎成龙驾上丹霄。

天风乍起鹤声远,海雾渐深龙节遥。

仙界日长青鸟度,御衣香散紫霞飘。

唯留古迹寒原在,碧水苍苍空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怀江南友人

久绝音书隔塞尘,路岐谁与子相亲。

愁中独坐秦城夜,别后几经吴苑春。

湘岸风来吹绿绮,海门潮上没青蘋。

空劳两地望明月,多感断蓬千里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怀汶阳兄弟

回看云岭思茫茫,几处关河隔汶阳。

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天高霜月砧声苦,风满寒林木叶黄。

终日路岐归未得,秋来空羡雁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