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中寄旧友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树深烟不散,溪静鹭忘飞。

更忆东岩趣,残阳破翠微。

脱巾花下醉,洗药月前归。

风景今还好,如何与世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在过去的几年里,你我一同在白云间采摘薇菜。
树林深处烟雾缭绕,溪水静谧鹭鸟忘飞。
更加怀念东山的乐趣,夕阳穿透青翠的山峦。
摘下头巾在花丛中沉醉,月光下洗药后归家。
这里的风景依旧美好,为何要违背世间尘嚣?

注释

数岁:过去几年。
白云里:指隐居之处。
采薇:古代以薇菜为食物,象征隐居生活。
烟不散:形容树林深处烟雾弥漫。
鹭忘飞:鹭鸟忘记飞翔,描绘环境宁静。
东岩趣:东山的乐趣,可能指隐逸的生活情趣。
破翠微:夕阳穿透山间的翠绿。
脱巾:摘下头巾,表示放松或陶醉。
花下醉:在花丛中饮酒而醉。
洗药:清洗草药,可能指采药或炼丹。
风景:自然景色。
如何:为什么。
违:违背,这里指与世俗生活相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数岁白云里, 与君同采薇”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他们一起寻找野生草本植物薇的场景,这种行为常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生活。

接下来的“树深烟不散,溪静鹭忘飞”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宁静氛围。深邃的树木中弥漫着轻柔的烟雾,而四周环境的寂静使得鹭鸟也忘记了飞翔。

“更忆东岩趣,残阳破翠微”则是诗人对过去某个地点(东岩)的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残阳”指的是傍晚时分的余晖,“破翠微”则可能是指阳光透过薄雾或树叶后的效果,增添了一份梦幻般的色彩。

“脱巾花下醉,洗药月前归”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山中的一种放达生活。脱掉头巾,在花丛中沉醉,也许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或忘却世俗烦恼;而“洗药月前归”则可能指的是采集草药,并在明亮的月光下返回住处,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简单而充满诗意的态度。

最后,“风景今还好,如何与世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美好的山中生活感到满足,同时也带有一丝对现实世界的淡然和超脱。这里的“如何与世违”意味着诗人不想回到尘世的纷扰之中,而是愿意继续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与世隔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

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茅。

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

夜来霁山雪,阳气动林梢。

兰蕙暖初吐,春鸠鸣欲巢。

蓬莱时入梦,知子忆贫交。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东溪杜野人致酒

万重云树下,数亩子平居。

野院罗泉石,荆扉背里闾。

早冬耕凿暇,弋雁复烹鱼。

静扫寒花径,唯邀傲吏车。

晚来留客好,小雪下山初。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霞景已斜照,烟溪方暝投。

山家归路僻,辙迹乱泉流。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麇麚突荒院,鸬鹊步闲畴。

偶此惬真性,令人轻宦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