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歌

老墨糊天霹雳死,手擘明珠换眸子。

一潜渊泽久不跃,泥活风须色深紫。

虬髯老子家燕城,怒吹九龙无馀灯。

手提百尺阴山冰,连云涂作苍龙形。

槎牙爪角随风生,逆鳞射月干戈声。

人间仰视玩且听,参辰散落天人惊。

潇湘浮黛蛾眉轻,太行不让蓬莱青。

烈风倒雪银河倾,珊瑚盏阔堪不平。

吸来喷出东风迎,春色万国生龙庭。

七年旱绝尧生灵,九年涝涨舜不耕。

尔来化作为霖福,为吾大元山海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画龙歌》是元代诗人贯云石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中龙图,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开篇“老墨糊天霹雳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画家用浓墨绘制出的龙仿佛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霹雳,形象地表现了龙的威严与力量。接着“手擘明珠换眸子”一句,将龙的眼睛比作明珠,既突出了龙眼的明亮与神秘,也暗示了画家技艺的高超。

“一潜渊泽久不跃,泥活风须色深紫”描绘了龙在深海中沉寂已久,但其身上的风须却依然鲜艳如初,展现出龙的生机与不屈。接下来“虬髯老子家燕城,怒吹九龙无馀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龙的力量与威严,即使在夜晚也能照亮四周。

“手提百尺阴山冰,连云涂作苍龙形”描绘了画家手持长笔,将雪山之冰绘成苍龙的身躯,与云彩相连,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随后“槎牙爪角随风生,逆鳞射月干戈声”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龙在风中舞动的姿态,以及其爪角与逆鳞在月光下的锋利与声响。

“人间仰视玩且听,参辰散落天人惊”表达了人们对这幅画的惊叹与敬畏,仿佛星辰在天空中散落,震撼人心。最后,“潇湘浮黛蛾眉轻,太行不让蓬莱青”将龙的形象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龙的雄伟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烈风倒雪银河倾,珊瑚盏阔堪不平”描绘了龙在狂风暴雨中的壮丽景象,如同银河倾泻,珊瑚盏宽广无比。而“吸来喷出东风迎,春色万国生龙庭”则展示了龙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带来春风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七年旱绝尧生灵,九年涝涨舜不耕”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龙在古代被视为能调节气候、带来雨水的神兽,象征着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最后“尔来化作为霖福,为吾大元山海足”总结了龙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它不仅带来了雨水的祝福,也是大元江山稳固、物产丰饶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对龙这一神话生物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5)

贯云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 字:浮岑
  • 号:成斋
  • 生卒年:1286~1324

相关古诗词

观日行

六龙受鞭海水热,夜半金乌变颜色。

天河蘸电断鳌膊,刀击珊瑚碎流雪。

朔方野客随云间,乘风来游海上山。

飞骧拖空渡香水,地避中原杂圣凡。

壮鳌九尺解霜鼓,瘦纹巨犬自掀舞。

惊看月下墨花鲜,欲作新诗授龙女。

人生行此丈夫国,天吴立涛欺地窄。

乾坤空际落春帆,身在东南忆西北。

形式: 古风

采石歌

采石山头日颓色,采石山下江流雪。

行客不过水无迹,难以断魂招太白。

我亦不留白玉堂,京华酒浅湘云长。

新亭风雨夜来梦,千载相思各断肠。

形式: 古风

别离情

吁别离之苦兮,苍梧之野春草青,黄陵庙前春水生。

日暮湘裙动轻翠,玉树亭亭染红泪。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何物谓之别离情,肝肠剥剥如铜声。

不如斫其竹,剪其草,免使人生谓情老。

形式: 古风

芦花被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