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寻萍公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

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

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

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听说你常住在湓城,日常谈笑间不拘小节。
孤独的山峰或许让你想起归家,人间繁华总让人流连忘返。
广阔的田野被春雨和烟雾遮断,九曲溪的冷浪在傍晚冲刷着窗台。
虎溪桥畔的龙潭寺,曾经踏雪寻访而归。

注释

闻:听说。
湓城:地名,这里指代友人居住的地方。
寄住:临时居住。
随时:日常中,随时。
谈笑:轻松交谈,欢笑。
浑尘埃:不拘泥于尘世琐事,生活随性。
孤峰:孤独的山峰,可能比喻高洁或远离人群的生活。
恐忆:恐怕会回忆起(家乡)。
便归去:随即想要回去。
浮世:繁华尘世,人间。
还下来:依旧留在人间。
万顷:形容面积广阔。
野烟:野外的烟雾,这里形容春雨朦胧的景象。
春雨断:春雨连绵,似断非断。
九条:形容溪流众多。
寒浪:冷清的波浪,带有寒意。
晚窗开:傍晚时分窗户打开。
虎溪桥:地名,可能有虎溪和桥。
龙潭寺:寺庙名,位于虎溪桥旁,以龙潭为名。
曾此:曾经在这里。
相寻:互相寻找,一同探访。
踏雪回:在雪地中行走后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怀念故人的情感,通过对湓城生活的描述和对友人相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去和重逢旧友的渴望。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 这两句表明诗人听说朋友在湓城停留较久,与当地人相处融洽,谈笑风生,但这也让诗人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自己的孤独。

"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孤独之峰(可能是指心中的那份宁静或对自然的向往)的怀念,以及对于世间纷争的超然态度,表达了他希望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愿望。

"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万顷烟霞在春雨中断绝,晚上则是河水波涛,窗前感觉到的是一丝丝的寒意,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温暖人际关系的渴望。

"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最后两句则提到了具体的地名——虎溪桥和龙潭寺,这里有过与朋友共同踏雪寻幽的小径,充满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诗人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当阳张明府

玉泉神运寺,寒磬彻琴堂。

有境灵如此,为官兴亦长。

吏愁清白甚,民乐赋输忘。

闻说巴山县,今来尚忆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

簪履为官兴,芙蓉结社缘。

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

茶影中残月,松声里落泉。

此门曾共说,知未遂终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江居耿处士

野癖虽相似,生涯即不同。

红霞禅石上,明月钓船中。

醉倒芦花白,吟缘蓼岸红。

相思何以寄,吾道本空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江夏仁公

寺阁高连黄鹤楼,檐前槛底大江流。

几因秋霁澄空外,独为诗情到上头。

白日有馀闲送客,紫衣何啻贵封侯。

别来多少新吟也,不寄南宗老比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