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癖虽相似,生涯即不同。
红霞禅石上,明月钓船中。
醉倒芦花白,吟缘蓼岸红。
相思何以寄,吾道本空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生活状态的差异。"野癖虽相似,生涯即不同"表达了尽管两人在偏远地区有着相似的幽独之癖,但各自的生活轨迹却截然不同。这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多样性,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红霞禅石上,明月钓船中"则是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红霞如绸缎般覆盖在禅石之上,而明月则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将诗人的船轻轻地牵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境界。
"醉倒芦花白,吟缘蓼岸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放纵自我的情景。"醉倒芦花白"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任性而为之感;"吟缘蓼岸红"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与自然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结。
最后两句"相思何以寄,吾道本空空"传递出一种淡然和超脱。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时,并不做过多的留恋,而是将这种情感寄托于一片空旷之中。这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豁达与自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恬淡自适的人生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寺阁高连黄鹤楼,檐前槛底大江流。
几因秋霁澄空外,独为诗情到上头。
白日有馀闲送客,紫衣何啻贵封侯。
别来多少新吟也,不寄南宗老比丘。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西望郑先生,焚修在杳冥。
几番松骨朽,未换鬓根青。
石阙凉调瑟,秋坛夜拜星。
俗人应抚掌,闲处诵黄庭。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