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盛开对之感叹寄秘阁侍郎

白公曾咏牡丹芳,一种鲜妍独异常。

眼底见伊真国色,鼻头闻者是天香。

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

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白公曾经赞美牡丹的芬芳,这种花朵鲜艳美丽特别出众。
在眼前,它真是世间罕有的美丽,鼻子闻到它的香气,仿佛来自天堂。
早晨带着露水低垂如含泪,傍晚在夕阳下显得孤独,令人哀伤。
多病的老翁我又能如何,只能通过诗篇向年轻的你遥问。

注释

咏:赞美,歌颂。
鲜妍:鲜艳美丽。
真国色:真正的国色天香。
宿雨:昨夜的雨水。
残阳:落日余晖。
多病老翁:形容年迈体弱的人。
争奈向:无可奈何。
少年郎:年轻的朋友。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白公曾咏牡丹为起点,展开了对牡丹之美的深切感慨。"一种鲜妍独异常"表达了牡丹之美的独特与非凡,它不仅是眼前的一种美丽,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向往。"眼底见伊真国色,鼻头闻者是天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之美,如同国之瑰宝,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散发出如天上之香般的诱人芬芳。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一味的欣喜与赞叹。在接下来的两句"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牡丹虽美,却也承受着自然界的变迁,它在晨露中低垂如泪,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脆弱而悲凉。这不仅是对花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最后,"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则流露出诗人的个人遭遇与情感。他作为一个年迈多病的老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显得无比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青春和生命力的无限留恋,通过寄诗给远方的少年郎,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

整首诗通过牡丹这一自然界之美,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美好与时光流逝的情感体验,是一篇融合了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二)

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屦恣优游。

未饶荣启歌三乐,不学张衡咏四愁。

二品位高犹是忝,九天恩重若为酬。

儒生所得谁如我,岂复咨嗟雪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一)

望高官重两难俦,遇兴裁诗许唱酬。

鸾凤羽翰归碧落,神仙行止在丹丘。

空庭引鹤闲临水,远树惊蝉又报秋。

唯说近来都不饮,梦魂无复醉乡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