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道人请赞

汝求吾之赞,复赞吾之真。

大海绝涓滴,须弥无一尘。

以讦为直而非直,以察为明而非明。

象王回旋,师子嚬呻。性不可会,瞥喜瞥瞋。

与佛祖为冤敌,与魔外为亲姻。

自是其是,而人不汝是。自神其神,而人不汝神。

如此为人善知识,少吃酸醋三五升。

形式:

翻译

你寻求我的赞扬,又赞扬我真实的面貌。
大海拒绝接纳点滴,须弥山中没有丝毫尘埃。
以攻击他人为正直,却非真正的正直;以洞察一切为明智,却非真正的明智。
象王旋转,狮子悲鸣。本性难以捉摸,时而欢喜,时而愤怒。
与佛祖成为敌人,与世俗之外的人结为亲朋。
自己认为正确,他人却不认同;自视甚高,世人却不敬仰。
若以此般方式做人师,就少些嫉妒和纷争,如同不吃几升酸醋。

注释

汝:你。
赞:赞扬。
涓滴:点滴。
须弥:须弥山。
讦:攻击。
察:洞察。
象王:大象王。
师子:狮子。
瞥喜瞥瞋:时而欢喜,时而愤怒。
冤敌:敌人。
亲姻:亲朋。
是:正确。
神:高傲。
善知识:好人师。
酸醋:嫉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对无著道人的评价。诗中以大海和须弥山为喻,表达无著道人深厚的内在修为,暗示他如同大海容纳百川,须弥山巍然不动,不漏点滴尘埃,寓意其心胸宽广,洞察力深邃。

然而,诗人也指出无著道人行事风格独特,不以表面的直接或明察自诩,而是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展现真实。他的行为有时如象王回旋,师子轻叹,难以捉摸,情绪变化莫测。这种个性使他在世人眼中显得与众不同,甚至被视为佛祖的对立面,与世俗观念相悖。

尽管如此,无著道人坚持自我,不随流俗,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他自认为正确,即使他人不理解;自视甚高,即使他人不认同。这样的特立独行,使得他在人群中显得孤独,但诗人却以幽默的方式建议他少些对他人的嫉妒和不满,保持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无著道人独特人格和修行境界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他与世俗之间微妙的关系。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长灵卓如和尚赞

厚重如山,严冷似铁。破毗卢印,坐衲僧舌。

派出灵源,源清流彻。指曜灵寒,呼顾兔热。

谓此是长灵眼中重著屑,谓此非长灵知君犹未瞥。

是耶非耶,俱为剩说。真耶妄耶,水中捉月。

而今要见这老人,剔起眉毛须辨别。

嘉州大像吃一槌,陕府铁牛流出血。

形式:

布袋和尚赞二首(其二)

肩担一条吉撩棒,棒头挂双破木履。

尽力撮却布袋口,不知里许有甚底。

落落魄魄闹市行,藞藞苴苴没羞耻。

龙华会上若逢渠,定与椎落当门齿。

形式:

布袋和尚赞二首(其一)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浑不顾。

只因闹市等个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迷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恁宽肠大肚。

形式:

示大悲长老

一棒打破生死窟,当时凡圣绝行踪。

返笑赵州心不歇,老来犹自走西东。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