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赞二首(其二)

肩担一条吉撩棒,棒头挂双破木履。

尽力撮却布袋口,不知里许有甚底。

落落魄魄闹市行,藞藞苴苴没羞耻。

龙华会上若逢渠,定与椎落当门齿。

形式:

翻译

肩上扛着一根吉祥棍,棍头上挂着两只破旧木鞋。
用力收紧布袋口,却不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
在热闹的市集上落魄行走,毫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如果在龙华会上遇到他,我必定会狠狠地敲打他的牙齿。

注释

肩担:扛着。
吉撩棒:吉祥棍。
棒头:棍头。
破木履:破旧木鞋。
撮:收紧。
布袋口:布袋的开口。
里许:大约。
甚底:到底是什么。
落落魄魄:落魄的样子。
闹市:热闹的市集。
行:行走。
藞藞苴苴:形容不顾一切或无所顾忌。
龙华会:佛教节日,比喻重要的场合。
逢渠:遇见他。
椎落:敲打。
当门齿:指对方的牙齿。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形象——布袋和尚。他肩扛一根长棍,棍端挂着破旧的木履,形象简陋而独特。他用力拉扯着布袋口,似乎在探寻袋中的秘密,但又不清楚袋中究竟有何物。诗中“落落魄魄”四字,生动刻画出他的孤寂落魄,即使在热闹的市井中行走,也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显得无所畏惧,甚至有些放荡不羁。

“藞藞苴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形容他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毫无羞耻之心。诗人想象如果在佛教的重要集会——龙华会上遇到这个布袋和尚,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棍子敲打对方的牙齿,显示出一种豪放不羁的行为态度和对世俗规则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布袋和尚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释宗杲对于超脱世俗、不受拘束的修行者的赞赏,以及对于传统礼教束缚的一种反叛精神。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布袋和尚赞二首(其一)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浑不顾。

只因闹市等个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迷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恁宽肠大肚。

形式:

示大悲长老

一棒打破生死窟,当时凡圣绝行踪。

返笑赵州心不歇,老来犹自走西东。

形式: 七言绝句

示用禅人

未点先行不唧溜,不拨自转已出丑。

那堪更鼓两片皮,岂止凿空开户牖。

火中木马空嘶鸣,水底泥牛谩哮吼。

用禅用禅听我言,拶到悬崖须放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示法泉侍者

言前超佛祖,日轮正当午。

豁开三要关,一击涂毒鼓。

既发上头机,莫问千钧弩。

放去绝遮拦,捏聚非回互。

咄哉老瞿昙,住住住住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