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平湖陆予绵

岭云随雁几重过,久客南归思若何。

湖口有山寻鹿侣,粤江无路托鱼蓑。

新亭倚醉人何老,旧馆啼鸦梦转多。

莫向江南赋牢落,子山年幸未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琅所作的《寄平湖陆予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首联“岭云随雁几重过,久客南归思若何”,以岭上之云和南飞的大雁为喻,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客居他乡,心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云随雁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而“思若何”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湖口有山寻鹿侣,粤江无路托鱼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象在湖口的山中寻找鹿的伴侣,寓意着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而粤江无路托鱼蓑,则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寄托,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无奈。

颈联“新亭倚醉人何老,旧馆啼鸦梦转多”,通过新亭和旧馆的对比,以及醉酒之人和啼叫的乌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倚醉之人可能代表着诗人自己在酒中寻求暂时的解脱,而旧馆中的啼鸦则象征着往昔的美好时光已成回忆,梦境中常常回响着乌鸦的叫声,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尾联“莫向江南赋牢落,子山年幸未蹉跎”,是对友人的劝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声。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在江南感叹孤独与失落,因为自己也未曾虚度年华。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

王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琅,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 字:澹子
  • 号:开五居士
  • 籍贯:番禺

相关古诗词

登楼北望忆黎美周朱叔子

登楼酌酒不成欢,城角宵哀百感攒。

江月岂堪频北照,岭云谁复向南看。

归猿立树啼穷泽,落雁冲寒咽古滩。

何处悲歌同日暮,西风愁入路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侯若孩还洛中

千山猿叫怆离魂,一水轻帆别古墩。

濒海几年随泪渡,愁怀千古向谁论。

晋文土食终还国,无忌从君旧感恩。

此去落花寒食候,不须惆怅老夷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将游吴留别社中诸子

十年风雨几凄其,剩得秋添两鬓丝。

青草未捐南去泪,白云频订北归期。

山高落日行人小,水尽长天过客迟。

回首自知庭藓合,乱蝉衰木为谁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喜刘长孺婿上书北还

投荒去国身何寄,乱世还家意亦欢。

秋尽秋来人独记,天南天北泪重看。

归心马首燕云立,壮志龙文粤水寒。

头白有人惭献纳,溪边聊为伴鱼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