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若孩还洛中

千山猿叫怆离魂,一水轻帆别古墩。

濒海几年随泪渡,愁怀千古向谁论。

晋文土食终还国,无忌从君旧感恩。

此去落花寒食候,不须惆怅老夷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琅所作的《送侯若孩还洛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故土的深情。首句“千山猿叫怆离魂”,以猿猴的哀鸣渲染出离别时的悲凉氛围,猿猴的叫声仿佛是离人内心的痛苦呼喊,将读者带入了深深的离别情绪之中。接着,“一水轻帆别古墩”描绘了一幅舟行水上、帆影轻摇的画面,与前句形成对比,既展现了离别场景的动态美,又暗示了旅程的遥远和孤独。

“濒海几年随泪渡,愁怀千古向谁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在海边漂泊多年,心中充满愁绪却无人可诉说的孤独感。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似乎在提醒后人,离别之痛与愁绪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

“晋文土食终还国,无忌从君旧感恩”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归乡的向往。晋文公的故事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最终回归,而“无忌从君”则可能暗指对朋友或君主的忠诚与感激之情。

最后,“此去落花寒食候,不须惆怅老夷门”预示了离别后的景象——春天的落花与寒食节的凄清,以及老去的夷门(古代城门),这些意象都增添了离别的哀愁与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劝慰友人,即使面对离别与老去,也不必过于惆怅,因为生活总有新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愁绪、忠诚与归乡等主题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19)

王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琅,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 字:澹子
  • 号:开五居士
  • 籍贯:番禺

相关古诗词

将游吴留别社中诸子

十年风雨几凄其,剩得秋添两鬓丝。

青草未捐南去泪,白云频订北归期。

山高落日行人小,水尽长天过客迟。

回首自知庭藓合,乱蝉衰木为谁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喜刘长孺婿上书北还

投荒去国身何寄,乱世还家意亦欢。

秋尽秋来人独记,天南天北泪重看。

归心马首燕云立,壮志龙文粤水寒。

头白有人惭献纳,溪边聊为伴鱼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秦宫

大药难归海上船,沙丘龙寝已长年。

如今岛里藏元屑,留得君王几度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魏宫

邺里春深不耐看,袜罗尘暗落花冠。

陈王早向江头赋,解佩应无到五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