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念佛

身世皆空境,知空自不悲。

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

裴相安心际,维摩忏罪时。

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人生如梦幻泡影,明白虚无就不悲伤。
无需等到日落时分,急于寻求救赎的阿弥陀佛。
裴相(裴休)的心境使人安心,维摩诘(佛教人物)在忏悔罪过的时候。
最终我们都回归到无有之地,只有明月照在秋天的池塘。

注释

身世:人生的经历和身份。
皆空:全部都是虚幻的。
境:境界,状态。
知空:了解虚无。
何须:何必需要。
临暮日:面对傍晚的日落。
阿弥:阿弥陀佛,佛教中的救世主。
裴相:裴休,唐代宰相,此处代指安心的人。
心际:内心,心境。
维摩:维摩诘,佛教中的菩萨。
忏罪:悔过自新,赎罪。
同归:共同归向。
无有地:虚无的世界。
明月:明亮的月亮。
秋池:秋天的池塘。

鉴赏

这首诗名为《老僧念佛》,是宋代诗人施枢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空幻和佛教禅意的理解。"身世皆空境"四句,揭示了诗人看淡世俗,认识到生命虚无之后,内心并无过多悲伤。"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表明诗人不再被时间紧迫所驱使,而是从容地通过念佛来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接下来,诗人引用裴相(可能指唐代宰相裴度)和维摩诘(佛教中的菩萨形象)的故事,表达自己在念佛时的心境,裴相的故事象征着安心,维摩的忏悔则暗示着自我净化。最后两句"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以秋池边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超脱尘世后的宁静和永恒,寓意着诗人与佛理的契合,以及对无常世界的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僧念佛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佛教修行的执着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9)

施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日谒庙吴山见日初出

曦龙浴海上扶桑,云表辉芒烛万方。

史观缤纷书瑞色,禁城奕烨锁祥光。

从知绣线添红影,独喜丹心向太阳。

节里官闲无一事,谛观易道静焚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芍药(其一)

虽殊桃李竞年芳,色相惟应付梦乡。

纶阁曾看金缕艳,蕊宫初试玉楼妆。

露凝深浅烟中泪,日汎温柔雨后香。

幸蜀归来花正好,可怜不忍看嫔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芍药(其二)

天女霜刀剪亦难,露红烟紫碧阑干。

步摇衣袂飘霞佩,钿合钗梁间宝冠。

枝上任他无力笑,灯前还作有情看。

采根若可苏民病,始信无经载牡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天目

苕水之源出此山,地如邾鲁始跻攀。

三池浚泽高冈上,一勺为霖反掌间。

著脚不知苍汉近,无心直共白云闲。

何时结屋枕泉玉,涤尽尘根学大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