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圆融无际大无馀,即此身心是太虚。
不向用时勤猛省,却于何处味真腴。
寻常应对尤须谨,造次施为更莫疏。
一日洞然无别体,方知不枉费功夫。
这首诗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名为《日用自警示平父》。全诗以“圆融无际大无馀”开篇,描绘了宇宙万物的广阔与深邃,强调了个体与宇宙的紧密联系。接着,“即此身心是太虚”一句,将人的心灵比作浩瀚的宇宙,暗示了人的精神世界之广大。
“不向用时勤猛省,却于何处味真腴。”这两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反省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接下来,“寻常应对尤须谨,造次施为更莫疏。”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保持谨慎和专注,不可草率行事。
最后,“一日洞然无别体,方知不枉费功夫。”总结了全文的主旨,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认识到自身与宇宙的统一性时,才真正理解了努力的意义,并非徒劳无功。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哲思的探讨,鼓励人们在平凡中寻找深刻,体现了朱熹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思考。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阙里言诗得赐商,千秋谁复与相望。
邹汾断简光前载,关洛新书袭旧芳。
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风弄月兴何长。
从容咏叹无今古,此乐从兹乐未央。
风生长林悲,云起空谷暝。
下有不死人,一室常在定。
入山何所见,云树春濛濛。
安知巢居子,避世于其中。
林居厌栖迷,山顶幸清旷。
无事一登临,却愁心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