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黍行

周公兄弟相杀戮,李斯父子夷三族。

富贵常多患祸婴,贫贱亦复难为情。

身随衣食南与北,至亲安能常在侧。

谓言黍熟同一炊,欻见陇上黄离离。

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周公兄弟互相残杀,李斯父子被灭三族。
无论富贵总多灾祸缠绕,贫贱生活也难以忍受。
人生漂泊衣食南北求,亲人相伴怎能长久留。
曾说丰收时一起煮饭吃,猛然间看见田野上黍米枯黄。
游子半路忽然不再归,从此尝黍米饭心生哀伤。

注释

杀戮:互相残害,指内部斗争。
夷三族:古代残酷的刑罚,灭绝整个家族。
患祸婴:遭受祸患困扰。
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困难。
至亲:最亲近的人。
黄离离:形容黍米枯黄稀疏。
中道:半路上,途中。
食黍还心悲:因看到黍米而想起往事,内心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食黍行》。通过对周公兄弟相残和李斯父子被灭三族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于富贵与贫贱两种生活状态中人们都难以避免灾祸的感慨,以及对于亲情易逝去的无常之感。诗中“身随衣食南与北”一句,强调了人的生存状况往往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而“至亲安能常在侧”则表达了对亲人难以长久陪伴的哀伤。

接着,“谓言黍熟同一炊”和“欻见陇上黄离离”两句,通过对黍(一种粮食)的成熟及其色泽变化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悲凉之情。一旦亲人或朋友在旅途中突然不再归来,连平日里简单的食物也会变得充满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个人遭遇以及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骅骝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

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

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哭梅圣俞

诗行于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

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

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

其声与节急以浮,真人当天施再流。

笃生梅公应时求,颂歌文武功业优。

经奇纬丽散九州,众皆少锐老则不。

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

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

坐令隐约不见收,空能乞钱助饙馏。

疑此有物司诸幽,栖栖孔孟葬鲁邹。

后始卓荦称轲丘,圣贤与命相楯矛。

势欲强达诚无由,诗人况又多穷愁。

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阨以身投。

坎轲坐老当谁尤,吁嗟岂即非善谋。

虎豹虽死皮终留,飘然载丧下阴沟。

粉书轴幅悬无旒,高堂万里哀白头。

东望使我商声讴。

形式: 古风

徐熙花

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槃礴裸。

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