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历代帝王统治百姓,公家私产没有区别。
君主独揽大权,如同天掌握北斗星头。
赋税和权力都出自自己,兼并土地被视为邪恶行为。
邪恶之人触犯法律当受惩处,但这种形势并非自古就有。
后来权力反转,百姓难以掌控。
秦王不明白这些,修建了怀清台。
礼仪日渐衰落,经典文献积满尘埃。
虽然仍有法律留存,但谈论起来却成了笑柄。
庸俗官吏不识大体,搜刮民财被视为能耐。
平庸儒生不懂变革,兼并之风无人阻止。
利益漏洞层出不穷,小人私下勾结打开方便之门。
官府与他们争夺利益,百姓处境更加可怜。

注释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操柄:掌握权力。
斗魁: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
兼并:吞并土地或财产。
奸回:邪恶狡诈。
势:形势或权势。
黔首: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圣经:古代经典文献。
掊克:搜刮,苛敛。
摧:制止,阻止。
利孔:指贪利的漏洞或机会。
可怜:令人同情,可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观察和批判。诗中通过对古代三代(夏、商、周)的理想化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当时官僚阶层贪婪兼并民间财富的强烈不满。

首句“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展现了古代圣明君主与百姓同享天下的美好愿景,其中“三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而“子百姓”则是对百姓的亲切称呼,“公私无异财”强调的是在理想社会中,国库与民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国家的财富和个人财产不是各自独立的。

然而,诗人随即指出了现实中的不平,“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揭示了统治者和官吏们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私吞民脂民膏,将本应属于国家或公共的财富据为己有。这里“赋予”指的是征收赋税,“兼并”则是贪婪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接着,诗人批判了这种行为,并预言其恶果,“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表达了对那些作乱的官吏将受到法律惩罚的信心,同时也指出权势并非长存,终会因为不正当而导致自己的灭亡。

下面的“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则是说到了后来的人们,反而开始颠倒黑白,甚至连头目的职责都无法明确区分了。这里的“倒持”指的是颠倒是非,“黔首”指的是地方长官或小吏,他们的行为变得难以评判。

接下来的“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则是用历史上的秦始皇作为反例,表达了对权力者不顾后果、只知贪婪扩张的批评。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他的暴政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覆灭,这里“怀清台”可能指的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宫殿或陵墓,象征着他对权力的无限追求。

诗中还强调了礼义的沦丧和圣经的被忽视,“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表达了对于社会道德与文化传统被忽略的忧虑。这里“礼义”指的是儒家倡导的人伦纲常和行为规范,“圣经”则是指古代的典籍,如《易》、《书》等。

最后,诗人谈到了法度的残存与时势的变迁,以及对于那些不知变通、只会机械执行旧有法律的小吏们的批判,“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这里“掊克”是对不懂得变通、只知执法的官员的讽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理想社会的追忆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以及对于贪婪兼并行为的强烈谴责。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改革家,他的这首诗也反映了他推动新政、试图改变社会不公的努力和愿景。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哭梅圣俞

诗行于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

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

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

其声与节急以浮,真人当天施再流。

笃生梅公应时求,颂歌文武功业优。

经奇纬丽散九州,众皆少锐老则不。

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

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

坐令隐约不见收,空能乞钱助饙馏。

疑此有物司诸幽,栖栖孔孟葬鲁邹。

后始卓荦称轲丘,圣贤与命相楯矛。

势欲强达诚无由,诗人况又多穷愁。

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阨以身投。

坎轲坐老当谁尤,吁嗟岂即非善谋。

虎豹虽死皮终留,飘然载丧下阴沟。

粉书轴幅悬无旒,高堂万里哀白头。

东望使我商声讴。

形式: 古风

徐熙花

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槃礴裸。

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形式: 古风

溪桥接桑畦,钩笼晓群过。

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