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骝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

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

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龙的德行无法束缚,它的变化谁能预料。
如同骏马骅骝,它在大地上独步前行。
它疾驰如怒,瞬间穿越九洲大地。
它的足迹遍布古老之地,山川河流几乎都曾踏足。
鸿蒙宇宙中没有登天的阶梯,它在茫茫天地间漂浮。
险峻的山岩被它拔起,仿佛直达青天,那是仙圣停留的地方。
想要前往,却总是力有未逮,看到龙,人们才明白自己的渺小。

注释

龙德:龙的品德或特性。
不可系:无法被束缚。
变化:变化无常。
谁能谋:谁能预知。
骅骝:骏马。
卓荦:超群出众。
地上游:在大地上自由驰骋。
怒行:疾驰如怒。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辙迹:车轮痕迹。
略能周:几乎覆盖。
鸿蒙:宇宙初始状态。
无人梯:没有登天之路。
沆漭:广大无边。
天浮:在天空中漂浮。
巉岩:险峻的岩石。
青冥:青天。
仙圣:神仙圣人。
所止留:停留的地方。
欲往:想要去。
辄不能:总是做不到。
视:看。
龙乃知羞:看到龙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骅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龙这个古代象征权力和神秘力量的深刻描绘。

首句“龙德不可系”表达了对龙这种超凡脱俗之物的敬畏之情,它的德行无法用常理捉摸。紧接着,“变化谁能谋”则指出龙的变幻莫测,连智者也难以预料。

骅骝,即骏马,是古代象征速度和力量的动物。在诗中,“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描绘了它们在大地上的奔跑,显示出一种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生动画面。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则形象地表达了龙的力量,它能够迅速穿越整个国家,如同狂风一般。"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显示出龙曾经到过的地方,即便是山川也只能勉强包围。

“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描写了龙在云雾之中自由翱翔,没有任何束缚,它与天地一体。"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则指出龙停留的地方是连山石皆可拔起的神奇境界,是仙人圣者们愿意驻足的地方。

最后,“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非凡的存在时,内心的自卑与敬畏之情。即便有志于追随,却发现自己无法做到,只能通过观赏龙的英姿来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神韵。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和生命力量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身能力局限的认识。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哭梅圣俞

诗行于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

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

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

其声与节急以浮,真人当天施再流。

笃生梅公应时求,颂歌文武功业优。

经奇纬丽散九州,众皆少锐老则不。

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

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

坐令隐约不见收,空能乞钱助饙馏。

疑此有物司诸幽,栖栖孔孟葬鲁邹。

后始卓荦称轲丘,圣贤与命相楯矛。

势欲强达诚无由,诗人况又多穷愁。

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阨以身投。

坎轲坐老当谁尤,吁嗟岂即非善谋。

虎豹虽死皮终留,飘然载丧下阴沟。

粉书轴幅悬无旒,高堂万里哀白头。

东望使我商声讴。

形式: 古风

徐熙花

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槃礴裸。

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