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十年来刻苦学习,一次科举考试侥幸得名。
考中进士并不算高贵,只有家人的欢庆才让我感到荣耀。
同辈中有六七人,一同送我离开京城。
华车启动显出行色,离别的丝竹之声响起。
心情愉快减轻了离别的愁恨,微醉之中轻松踏上旅程。
马蹄轻快如飞,春日里怀着归乡之情。

注释

十年:指长时间的付出和努力。
谬成名:误打误撞或侥幸得到名声。
擢第:科举考试中选,即考中进士。
贵:地位高,这里指科举的成功。
贺亲:亲友的祝贺。
帝城:京城,指唐代的长安城。
轩车:装饰华丽的马车,代指豪华的交通工具。
丝管:古代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离声:离别的歌声或音乐。
半酣:饮酒微醉的状态。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快捷。
春日:春天的日子,也象征生机和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终于考取功名的情景。开篇“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两句表达了学子的不懈努力和最终的成功。接下来的“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则是说虽然得到了官职,但真正的荣耀还是要通过家庭的祝福来实现的。

中间的“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描绘了同窗好友们为学子送别的情景,而“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则是对这场送别仪式上马车和乐器声音的细腻描写。

诗歌后半部分“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表达了学子在成功后的心境,他的心中因成功而减少了一些离别之愁,同时也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归乡的道路。最后,“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则是对归乡路上急驰的马蹄声和学子心中激动的归乡之情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学子成功后的喜悦与归乡的温馨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科举及功名的重视,以及成功后与亲朋好友团聚时的幸福感觉。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大水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形式: 古风

小台

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

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

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小台晚坐忆梦得

汲泉洒小台,台上无纤埃。

解带面西坐,轻襟随风开。

晚凉闲兴动,忆同倾一杯。

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小池二首(其一)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