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
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
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两句,通过对比手掌的大小和台的平坦,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幽静的小空间,其中新栽的树木像帷幕一样环绕,而小台则平坦得如同伸展的手掌。接着,“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这个空间内部的陈设,六尺长的白藤床和一根青色的竹杖,都展示出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材料的偏好。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这个空间与大自然的交融。风吹过时,竹叶随之摇曳,竹皮轻轻地飘落,而苔藓覆盖的地面则保留着鹤的足迹,这些都是对静谧环境中细微变化的捕捉。
最后,“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宁静之地的独享和对外来游人的开放态度。"幽境与谁同"暗示着诗人可能是独自一人在这个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而"闲人自来往"则表现出一种宽容,即便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也欢迎那些无意中闯入的人们前来游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追求。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汲泉洒小台,台上无纤埃。
解带面西坐,轻襟随风开。
晚凉闲兴动,忆同倾一杯。
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阁前竹萧萧,阁下水潺潺。
拂簟卷帘坐,清风生其间。
静闻新蝉鸣,远见飞鸟还。
但有巾挂壁,而无客叩关。
二疏返故里,四老归旧山。
吾亦适所愿,求闲而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