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北宋时期词人许庭的《临江仙》之五。这是一首抒发游子离愁和对功名利禄无动于衷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与孤独。
首句“不见灞陵原上柳”直接切入主题,灞陵原是古代著名的行军之地,而柳树常被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怀。这里说“不见”,表明词人已远离那片柳林,暗示了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接下来的“往来过尽蹄轮”则是通过描写马蹄践踏过的景象,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孤独。蹄轮留下的痕迹,如同岁月在心头刻下的印记,不可磨灭。
“朝离南楚暮西秦”两地相隔遥远,词人从早晨离开楚地到傍晚抵达秦地,反映了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孤独。这里的“南楚”和“西秦”不仅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词人的心灵旅程。
“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表达了一种超脱功名利禄的心态,虽未能成就一番事业,却也让词人在年华流转中获得了新的体认和智慧。鬓毛的生长,不仅是时间的见证,也是生命不断前行的象征。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则是对外界可能的质疑做出的回答,词人认为自己的憔悴与损伤并不奇怪,因为一生中所承受的只是一次次的征战之苦。这里的“征尘”,既指军旅生活的艰辛,也寓意着内心世界的颠簸。
最后,“两三烟树倚孤村”和“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则是对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词人在黄昏落幕之际,面对着几缕炊烟升腾的树木以及依傍着孤寂村庄的情景,不禁陷入深深的愁绪之中。夕阳的光影投射在词人的心田,让他对宦游生涯的忧伤感受加倍。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摹,展现了词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以及对于旅途生活的无奈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