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和边民生活景象,通过对比和衬托,表达了边疆地区由闭塞到开放的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边境安定、百姓安居的美好愿望。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一句以靴裤和裨裆来形容边地戎装,以幡花作为装饰,展现了边疆民族特色,同时通过父老前来迎接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对远来的客人或使者的热情欢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这里则描绘了一种市场繁荣、人烟兴盛的画面。蹠徒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特有的商队,而攫市则展示了边地经济活动的活跃。同时,“结辈”一词,形容人群聚集成群,展现出一种热闹和团结。而“忽专城”,则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坚固的城堡,象征着边疆地区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安全到安全的变化。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地百姓生活改善的赞赏。勤劳耕作、无需额外负担的生活,以及宽松的征收政策,让农民们能够安心耕耘,展现出一个和谐富足的社会景象。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边疆地区交通逐渐畅通的憧憬。南诏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南诏国,与中原的交流路线逐步恢复和畅通,这不仅意味着物资流通,也象征着文化与信息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边疆由闭塞到开放、由贫困到繁荣的巨大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边疆安定、民生改善的美好祝愿。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一领青衫似败荷,奈君母老秩卑何。
三年幕府无人荐,常日柴门有客过。
身畔担轻藏俸少,江头船重载书多。
故人若问军中事,为说防秋夜枕戈。
君去江边春色浓,郡花照席万枝红。
守分风月元非赘,吏白文书但托聋。
黄本何堪处秦观,白麻近已拜申公。
早归了却兰台史,莫久吟诗快阁中。
刍言当日偶然同,白首家山各固穷。
海内仅存一畏友,人间遂有两愚公。
似闻黄阁登迂叟,且向青原访醉翁。
此士未应无著处,栖栖十载六治中。
昨日传修觐,明朝说祝釐。
予归宁悻悻,子去亦迟迟。
已草引年疏,重吟听雨诗。
如何无一字,端的报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