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开化李令光四首(其三)

山间古梅林,有鸮集其端。

不飞亦不鸣,弹射莫敢干。

下窥群雀雏,啄颡刳其肝。

欣然舐两爪,意得良自安。

飞来多凡鸟,助此凶且残。

安知万山曲,亦复鸣栖鸾。

相咻固不可,见嚇技亦殚。

众鸟既有恃,相斯在岁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通过古梅林中的鸮与群雀的互动,以及对开化李令光的寄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山间古梅林,有鸮集其端”,以梅林为背景,鸮(猫头鹰)聚集其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不飞亦不鸣,弹射莫敢干”描绘了鸮的威严与沉默的力量,即使不飞不叫,也足以震慑其他生物不敢轻举妄动。

“下窥群雀雏,啄颡刳其肝”揭示了鸮的捕食行为,它俯瞰着群雀的幼雏,残忍地啄破它们的头部,挖出肝脏,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法则。

“欣然舐两爪,意得良自安”描述了鸮在享受猎物后舔舐爪子的满足感,表现出动物本能的自我满足和生存策略。

“飞来多凡鸟,助此凶且残”指出其他鸟类也参与了捕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残酷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

“安知万山曲,亦复鸣栖鸾”则引出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暗示在遥远的山中,也可能存在着和平与和谐共存的景象,如同鸾鸟(传说中的吉祥之鸟)的鸣叫与栖息。

“相咻固不可,见嚇技亦殚”表达了对同类相残行为的谴责,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暗示了某些社会现象的影射。

“众鸟既有恃,相斯在岁寒”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强调在任何环境下,都应遵循和谐共生的原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中,都有其固有的秩序与规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寄开化李令光四首(其四)

平生四方人,堕地随蓬桑。

故乡二顷田,稊米寄太仓。

从渠雀鼠耗,敢计松菊荒。

未能思计然,锥刀折氂芒。

十年乃一归,归席不煖床。

吾庐正如寄,县府固相忘。

偶闻贤长官,邂逅尉所望。

吾宁媚之子,故是众所臧。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同叔问诸人以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余得橘美字韵一首

三闾老沈湘,嘉颂谁为美。

白华发幽馨,春色荐甘醴。

金衣光出怀,缥实酸裂齿。

岂无三百苞,未见十二子。

缅怀商山翁,善幻亦徒耳。

壶中何足道,千刹一毫比。

我今老而穷,饘粥思乞米。

恨无千头奴,杼柚供万指。

慇勤祝移根,勿作江北枳。

形式: 古风

仲嘉分题得诗分韵得经字是日仲嘉以事先归代作一首

六义出秦火,至今如日星。

人言三百篇,圣手昔所经。

我疑东家丘,削迹不自惩。

羁臣与孽子,中有怨刺情。

胡为不删去,被彼弦歌声。

遂令甫白辈,不识至道精。

昔为人所重,今为时所轻。

形式: 古风

建除一首酬林德祖虙

建旟抚方面,簪笔登云衢。

除书无虚日,念子何踌躇。

满堂罗经史,问字无停车。

平明户外屦,接迹叩所需。

定坐为详说,从周述唐虞。

执经退食罢,贝梵颇卷舒。

破魔无坚垒,解髻皆明珠。

危弦寡知音,寂寞空居诸。

成诗远相寄,尺鲤来东吴。

收之巾十袭,永好不可渝。

开缄叹奇决,已作东归图。

闭蕃着空舍,谁辨公车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