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水东吴主簿诗

当年投笔过淮山,油幕谈兵故不凡。

老去功名空白发,向来簿领愧青衫。

龙龛内典超金界,鸿宝遗编付玉函。

况有诸孙振门户,不须留恨黯松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翻译

当年我曾放下笔,走过淮山,军营中讨论兵法,真是不平凡的表现。
随着年岁增长,功名未竟,只留下满头白发,回想过去,对于文书工作感到惭愧,穿着朴素的青衫。
珍贵的典籍藏在龙龛之中,超越了世俗的财富,那些重要的文献被精心封存于玉函之内。
更何况有子孙们能振兴家业,我不必为无法延续辉煌而心怀遗憾,就像松杉虽老,仍有生机。

注释

投笔:放下笔,指弃文从武。
淮山:地名,这里代指战场或军旅生活。
簿领:官府文书,指文书工作。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或读书人的服装。
龙龛:神圣的藏书之处。
鸿宝:珍贵的文献。
振门户:振兴家族。
黯松杉:暗指自己,表示即使老去,仍有后人接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悼念一位名叫水东吴主簿的友人或同僚的作品。诗人回忆起对方年轻时的英勇气概,曾以投笔从戎的姿态越过淮山,谈论兵法显示出非凡的才智。然而岁月流转,主簿年事已高,功名未竟,满头白发,对此感到遗憾和惭愧。他感叹主簿在学问上造诣深厚,著作被珍藏于龙龛之中,视为超越世俗的瑰宝,而这些珍贵的文献也被精心封存于玉函之内。

诗人欣慰地提到,主簿的子孙能继承家业,光大门楣,因此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遗憾,毕竟松杉依然挺立,象征着家族的坚韧与生机。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其身后学问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主簿杨仲远诗

居士胸怀壑与丘,琴山怀抱枕清流。

一区宅好真扬子,万卷书多似邺侯。

好客亦尝陪俎豆,诸郎殊不废箕裘。

人间俯仰成千古,痛念吾乡马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仙尉黄公诗

平生怀抱欲凌云,元祐名家盖有君。

况是生儿胜武子,何须不第叹刘蕡。

伤哉未作河西尉,已矣还空冀北群。

从此太湖风月夜,一声渔笛不堪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挽吏部石似之(其二)

忧国囊封岂是疏,有才无命信何如。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挽吏部石似之(其一)

四海声名桂一枝,流年仅及手中蓍。

康成未免龙蛇厄,翁子宁酬富贵期。

天上玉楼须好记,人间金谷漫遗诗。

宦途落寞知音绝,三抚朱弦只自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