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太祝知伊阙

百里驩迎新令贤,儒经吏术尽家传。

天开岭阜竦双阙,地杂桑麻隘一川。

锦雉驯飞春陌上,雪凫高去夕岚边。

长才久屈君无限,所惜斯民受赐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王太祝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官员才能的赞颂,表达了送别之情以及对百姓福祉的关切。诗人司马光以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吏治技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首句“百里驩迎新令贤,儒经吏术尽家传”表明王太祝是一位德才兼备、学有所成之人,其家族以儒家经典和官职技艺世代相传。第二句“天开岭阜竦双阙,地杂桑麻隘一川”则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对山川的形容,隐喻出王太祝所到之处如同开辟新天地,充满希望。

第三句“锦雉驯飞春陌上,雪凫高去夕岚边”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季节更替和景色变幻,锦雉(彩色的鸟)在春日的道路上自由飞翔,而雪凫(白鹅)则在傍晚时分飞向远方山岭。这两种鸟的形象可能象征着王太祝的离去,也反映出诗人对其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长才久屈君无限,所惜斯民受赐偏”表达了诗人对于王太祝才能的赞赏和不舍,他担心百姓将会因失去一位贤能的官员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也体现出诗人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送别之情和对友人才能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民众命运的忧虑。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文慧师归眉山

至人心如云,去住唯所适。

飘飖涉四海,岂复校喧寂。

朅来王城游,红尘暧晨夕。

忽思还故峰,不可留宿昔。

离合皆自然,于何寄驩戚。

从兹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山鸟集掌中,巴猿侍瓶锡。

寺前烟蔓深,何处求行迹。

形式: 古风

送王彦臣同年通判亳州

先朝御六飞,亲谒濑乡祠。

牛酒当时惠,衣冠此日思。

仙踪丹有灶,天瑞桧生枝。

圣主怜耆旧,题舆得吏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殿丞知眉山县(其二)

君行杳何许,万里蜀云西。

野色春期近,林烟晓意迷。

天藏巴峡小,星逼剑关低。

莫使乡愁乱,咬咬信子规。

形式: 五言律诗

送伊阙王大夫歌

于嗟古之道邈既远兮,日陵夷而就衰。

群儒角逐异端竞进兮,圣涂榛枳幽昧而难知。

君独耻从众人之后兮,轩然高举远取而穷追。

拨去虹蜺汛扫氛浊兮,廓然乃得睹夫朝曦。

授邑于雒之南兮,始者既学今得而施。

归风俗于醇厚兮,又何西门卓鲁之足为。

消奸化桀折牙杜蘖兮,寂不知其所之。

何者为令之德兮,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菽粟露积牛羊被野兮,百里独比于太古之时。

予愿解冠弃佩兮,受一廛于伊之野。

蓑身笠首兮,同邑民以熙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