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一)

久知不去又将钳,无奈时情似蜜甜。

薄命东华糜月俸,虚名南斗动星占。

出山我自惭安石,作相人终忌子瞻。

伏阙引刀男子事,懒将书尺效江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钱谦益所作,题为《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一)》。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官场沉浮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句“久知不去又将钳”,暗示了诗人对于仕途上的反复与无奈,知道离开却又被束缚,如同钳制一般。次句“无奈时情似蜜甜”,描绘了当时看似美好的官场环境,但实际上隐藏着甜蜜背后的苦涩。

“薄命东华糜月俸”中,“东华”代指朝廷,诗人自嘲自己的命运不佳,即使领取丰厚的俸禄也显得微不足道。“虚名南斗动星占”进一步表达了对虚名的反思,认为名声虽大,却无法左右实际的境遇。

“出山我自惭安石”借用谢安的典故,表示自己出仕感到惭愧,暗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相人终忌子瞻”则借苏轼遭贬的典故,表达对可能遭受的嫉妒和排挤的担忧。

最后两句“伏阙引刀男子事,懒将书尺效江淹”,诗人提到古代伏阙请愿的英勇行为,但自己已无心效仿,宁愿保持沉默,不愿像江淹那样因文章而惹来祸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诗人在政治风云中的挣扎与抉择。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二)

事到抽身悔已迟,每于败局算残棋。

都门有客送临贺,廷辨何人是魏其。

杨柳曲中游子老,车轮枕畔逐臣知。

寒镫冷炕凄凉夜,不醉何因作酒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三)

孤生半世饱艰辛,敢恨虞翻骨相屯。

吾道非与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

养成枳棘难为橘,刈尽椒兰不作薪。

每诵韩公晚香句,整襟时一慰沉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三首(其二)

破帽青衫又一回,当筵舞袖任他猜。

平生自分为人役,流俗相尊作党魁。

明日孔融应便去,当年王式悔轻来。

宵来吉梦还知否,万树青山早放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五)

两月春明席未温,眼看深谷又高原。

金多争羡雒阳路,祸至方思上蔡门。

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期贤佞总王尊。

庄生能悟逍遥理,只为精思曳尾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