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昭远兄归陜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满头白发种种见,京城生活难以长久停留。
倚靠门扉期盼着,原本并无求高位之心。
深夜常常做归乡梦,厌倦了红尘俗世的长久漂泊。
这次出行非同寻常,如同接到任命书,驾驭着五匹骏马

注释

种种:形容头发斑白众多。
帝城:京都。
难少留:很难长时间停留。
倚门:倚靠门框。
望:期盼。
列鼎:位列高官。
无求:没有追求高位的愿望。
清夜:寂静的夜晚。
归梦:回家的梦。
红尘:世俗社会。
厌久游:厌倦了长久的漂泊。
殊:特别,不同寻常。
捧檄:接到任命书(古代文书的一种)。
辕下:车驾前。
五骅骝:五匹骏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昭远兄归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以及对亲人离别时深厚的情感。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京城生活的不舍得离去之情。"种种"指的是亲朋好友,而"亲头白"则是形容他们的头发已经变白,年岁已高。"帝城难少留"表达了诗人对于京都这座城市的眷恋,"帝城"特指京城,是皇帝所在之地。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亲人离别后的期盼和淡泊名利的心态。"倚门应有望"意味着诗人站在门前,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而"列鼎本无求"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列鼎"指的是排列的鼎(古代的一种青铜器皿),这里象征着官职或荣誉,但诗人表示自己从不曾有过追求这些虚名的愿望。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常常梦回故土,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清夜多归梦"意味着诗人在安静的夜晚经常会有家乡的梦,而"红尘厌久游"则表达了他对于长久漂泊于尘世间的厌倦。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 这两句描绘了亲人离别时的情景和心境。"此行殊捧檄"可能是指送别时的一些仪式或行为,而"辕下五骅骝"则形容豪华的车队,这里的"五骅骝"是形容车马强壮。

这首诗通过对亲人离别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家国之思、荣辱观念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其二)

千骑拥朱轓,青霞昼绣还。

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关。

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

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其一)

金马从容乐,问君何所之。

客心彯若梗,亲发皓如丝。

旧学已孤陋,素交仍别离。

执经时有问,使我复从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皇甫寺丞知蓝田县

南山三辅剧,百里古诸侯。

谁为弦歌小,不分宵旰忧。

烟横辋川暝,云照武关秋。

安得无羁束,从君一纵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祖择之

人生荣与辱,百变似浮云。

自有穷通定,徒劳得丧分。

消愁唯有酒,娱意莫如文。

方寸常萧散,其馀何足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