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峰势香炉直,溪流峡水潺。
居然一兰若,唤作小庐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万竹间。
明朝问征路,回首白云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峰势香炉直”一句,以形象的方式勾勒出山峰如同香炉般挺拔直立,既映衬出了寺庙所处环境的险峻,又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宗教氛围。紧接着,“溪流峡水潺”则以动听的溪水声响,增添了景观中的生机与动感。
“居然一兰若”转而描绘诗人在这山中发现了一处清幽之地,以“兰若”比喻寺庙的庄严与美好。随后的“唤作小庐山”则显得亲切而不失庄重,通过这样的称呼,展现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归属感。
“老木千崖表”和“孤亭万竹间”两句,以古老的树木和孤立的亭子作为意象,描绘出一幅时间沉淀、静谧安宁的画面。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是景观的装饰,更是寺庙氛围的一部分,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明朝问征路”和“回首白云闲”两句,则从诗人的内心世界探究到对未来行程的思考。清晨醒来,对未知的道路感到好奇,同时也能在白云之间找到一份悠闲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古木、竹林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寺庙氛围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掷钵峰前寺,肩舆几度来。
楼台还旧观,杉桧抚新栽。
湘水堂堂去,秋山面面开。
裴徊千古思,风壑有馀哀。
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知经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默也相从久,吾心念汝多。
又为江汉别,空觉岁年过。
气习须消靡,工夫在讲磨。
惟应介如石,人事易蹉跎。
闻说君家快目亭,湓江直上起千寻。
昔人事业规摹在,故国山河草木深。
世态从渠翻覆手,壮图还我短长吟。
会须一展平戎策,始称平生洒落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