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清风峡

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知经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茂密的老树支撑着陡峭的阶梯,开始计算它经历了多少个星岁。
石桥宽敞,可供游人坐下,抬头望去,寺庙与云层齐高。
山谷中风起,发出自然的声音,阳光强烈,人们期待彩虹的出现。
从这里登山,请你加油,今天瘦藤也一同陪伴我们攀爬。

注释

扶疏:茂盛分散。
古木:古老的树木。
矗:直立。
危梯:陡峭的阶梯。
摄提: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岁单位。
石桥:石头建造的桥。
容:容纳。
兰若:寺庙。
云齐:与云层齐平。
阴壑:山谷的阴暗处。
鸣籁:发出自然的声音。
日烈:阳光强烈。
霓:彩虹。
从此:从这里开始。
上山:登山。
君:您。
努力:加油。
瘦藤:细长的藤蔓。
携:携带,一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的景象与心境。开篇“扶疏古木矗危梯”两句,形象地展示了攀爬高山的艰难和险峻,古木参差,危梯临空,给人以探险求索的勇气与挑战。紧接着,“开始知经几摄提”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此过程中对时间的感悟和体验,或许是在攀登中对生命流逝有所领悟。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这里的景象转换至一处可供休憩之地——石桥。诗人在此坐下,抬头观赏兰花(可能指的是山间野生的兰草)和云朵相齐的美丽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典型的山间景象。微风在幽深的山谷中轻拂,引发出远处鸟鸣之声,而烈日当空,对比着尘世的喧嚣与高远的云端,或许诗人在此时刻有所感慨。

最后,“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对友人的邀请。诗人鼓励自己和朋友一起攀登,不仅是身体上的努力,更是精神上的追求。这“瘦藤”可能象征着艰苦的攀爬过程,同时也意味着在困难中同行的坚定承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默侄之官襄阳两诗以送之(其一)

默也相从久,吾心念汝多。

又为江汉别,空觉岁年过。

气习须消靡,工夫在讲磨。

惟应介如石,人事易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襄州护漕使者张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记辞多慷慨予读而壮之且想斯亭观览之胜为赋此

闻说君家快目亭,湓江直上起千寻。

昔人事业规摹在,故国山河草木深。

世态从渠翻覆手,壮图还我短长吟。

会须一展平戎策,始称平生洒落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又书稍去眼,日夕进微凉。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

平生会心处,于此故难忘。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二使者游东山酒后寄诗走笔次韵(其二)

绣衣双节从天下,文字皆称一世豪。

桂山发地凛千尺,新诗与之相并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