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福岩

掷钵峰前寺,肩舆几度来。

楼台还旧观,杉桧抚新栽。

湘水堂堂去,秋山面面开。

裴徊千古思,风壑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掷钵峰前的寺庙前,我多次乘坐轿子前来。
楼阁台榭依旧如昔,新的杉木桧树被精心种植。
湘江浩荡流去,四周的秋山一一展开眼前。
我在这里徘徊,思绪穿越千年,感受到深深的哀思和风谷的悲凉。

注释

掷钵峰:指一个具体的山峰名。
寺:寺庙。
肩舆:轿子。
旧观:旧有的景象。
杉桧:杉木和桧木,常绿乔木。
新栽:新近种植的树木。
湘水:湘江。
堂堂:形容水流浩大。
裴徊:徘徊,来回走动。
千古思:千年的思绪。
风壑:山谷中的风。
馀哀:剩余的哀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首句"掷钵峰前寺,肩舆几度来"表达了诗人多次到访此地,亲身体验山路崎岖,通过肩舆(一种古代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的不易。接着"楼台还旧观,杉桧抚新栽"则描绘了一副静谧的寺庙景象,楼台依旧,而杉树和柏树则是诗人亲手种植的新生命。

第三句"湘水堂堂去,秋山面面开"展现了湘江水流宽阔,秋天的山色如绘,层峦叠嶂,一派生机。最后两句"裴徊千古思,风壑有馀哀"则转而深沉,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精神寄托,感慨于古今之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自然间遗落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建筑和植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憩清风峡

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知经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默侄之官襄阳两诗以送之(其一)

默也相从久,吾心念汝多。

又为江汉别,空觉岁年过。

气习须消靡,工夫在讲磨。

惟应介如石,人事易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襄州护漕使者张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记辞多慷慨予读而壮之且想斯亭观览之胜为赋此

闻说君家快目亭,湓江直上起千寻。

昔人事业规摹在,故国山河草木深。

世态从渠翻覆手,壮图还我短长吟。

会须一展平戎策,始称平生洒落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又书稍去眼,日夕进微凉。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

平生会心处,于此故难忘。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