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净土庵奉寄具足孤松老师

闻道虚空曾解讲,信疑往决西山亮。

烟雨溟濛藓石温,六藏影迹难寻访。

小径披榛扣竹扉,道人一见笑掀眉。

布衲横肩瘦如削,口持密语没停时。

云檐扫榻延居夏,白莲香散东林社。

涧水松风说苦空,不资中有生清泰。

殷勤寄问老孤松,具足门中有正宗。

灼然嫌佛不肯做,凤栖不在梧桐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作品《西水净土庵奉寄具足孤松老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与禅师会面的场景。首句“闻道虚空曾解讲”暗示了禅师的智慧和佛法修为,而“信疑往决西山亮”则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探寻和抉择的决心。

接下来,“烟雨溟濛藓石温”描绘出环境的幽静与禅意,暗示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同样深沉宁静。“六藏影迹难寻访”进一步强调佛法的微妙和不易察觉。诗人通过“小径披榛扣竹扉”描绘出寻找禅师的过程,表现出虔诚的态度。

“道人一见笑掀眉”展现了禅师的亲切和豁达,而“布衲横肩瘦如削,口持密语没停时”则刻画出禅师朴素的生活和专注的教诲。夏日里,“云檐扫榻延居夏,白莲香散东林社”,诗人寓言般地表达禅师的清净生活和佛法的芬芳。

最后两句“涧水松风说苦空,不资中有生清泰”揭示了禅师教导的核心——苦空无我,生命中的清静与自在源自内心的觉悟。诗人以“殷勤寄问老孤松,具足门中有正宗”表达对禅师的敬仰和对佛法正统的认同。

“灼然嫌佛不肯做,凤栖不在梧桐树”则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禅师虽然拒绝世俗的名利,却坚守佛法的纯净,如同凤凰不愿栖息于凡木,凸显了禅师的高尚品质和独特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师的修行境界和诗人对佛法的感悟,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交融的特色。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观知客归葬亲求语

道人观方知彼去,入门要验宾中主。

吃一杯茶即转身,谁能掉舌论今古。

危机俊逸旱雷轰,苍鹰折翅猎狗烹。

老明觉举手加额,韩大伯敢搀先行。

秋深拨草天台路,灵骨要寻亲父母。

破钁头边掘窖埋,断猿哭月风号树。

形式: 古风

达磨赞

远离竺国见梁王,五鬼临身讨苦噇。

面面相看言不识,秋风一苇急横江。

形式: 押[江]韵

达磨赞

竺乾窃虱屠龙伎,袖隐神锋入南海。

暨见真龙元不识,九年面壁好羞惭。

形式: 古风

达磨赞

一苇横江,九年面壁。直指单传,人信不及。

面对梁王言不识,泥团乱抛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