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知客归葬亲求语

道人观方知彼去,入门要验宾中主。

吃一杯茶即转身,谁能掉舌论今古。

危机俊逸旱雷轰,苍鹰折翅猎狗烹。

老明觉举手加额,韩大伯敢搀先行。

秋深拨草天台路,灵骨要寻亲父母。

破钁头边掘窖埋,断猿哭月风号树。

形式: 古风

翻译

道士观察星象才知他离去,入门需检验谁是主人。
喝完一杯茶就转身离开,谁能随意谈论古今之事。
危难之际才华出众的人如旱雷轰鸣,失势者如同苍鹰折翼被烹煮。
老明察觉后举手表示赞许,韩大伯则胆敢走在前面。
秋意渐浓时清扫天台小径,寻找亲人的灵骨。
在破锄头边挖掘地窖埋藏,孤独的猿猴在月夜下哀哭,风吹动树木发出号声。

注释

道人:道士。
观方:观察星象。
入门:入门。
验宾中主:检验主人身份。
吃一杯茶:喝完一杯茶。
掉舌:随意谈论。
危机俊逸:危难之际才华出众。
旱雷轰:如雷鸣般惊人。
苍鹰折翅:失势者。
猎狗烹:被排挤。
老明:老明察。
加额:表示赞许。
韩大伯:韩大伯。
搀先行:走在前面。
秋深:秋意渐浓。
天台路:天台小径。
灵骨:亲人的遗骨。
亲父母:亲人。
破钁头:破旧的锄头。
掘窖埋:挖掘地窖埋藏。
断猿哭月:孤独的猿猴哀哭。
风号树:风吹树木发出号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作品《观知客归葬亲求语》。诗人以道人的视角,描绘了知客归来为亲人办理丧事的情景。首句“道人观方知彼去”,道人观察到知客离去,暗示着悲凉的气氛。接着,“入门要验宾中主”表达出对主人和宾客之间关系的审视,可能暗指丧礼中的礼节与秩序。

“吃一杯茶即转身”描绘了仪式的简短和匆忙,而“谁能掉舌论今古”则寓言般地指出,在这样的场合,人们难以再谈论世俗的过去和未来。接下来的两句“危机俊逸旱雷轰,苍鹰折翅猎狗烹”,运用比喻,形容世事无常,强者也可能遭遇困境,暗示人生的不测。

“老明觉举手加额”中的“老明”可能是指智者或长者,他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分,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警示。“韩大伯敢搀先行”则可能是对知客的敬意,表示他勇敢地走在前面,引领众人前行。

最后四句“秋深拨草天台路,灵骨要寻亲父母。破钁头边掘窖埋,断猿哭月风号树”,描绘了秋日送葬的场景,落叶飘零,山路崎岖,仿佛连自然都在为之哀悼。掘墓、掩埋的细节,以及“断猿哭月风号树”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理解和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达磨赞

远离竺国见梁王,五鬼临身讨苦噇。

面面相看言不识,秋风一苇急横江。

形式: 押[江]韵

达磨赞

竺乾窃虱屠龙伎,袖隐神锋入南海。

暨见真龙元不识,九年面壁好羞惭。

形式: 古风

达磨赞

一苇横江,九年面壁。直指单传,人信不及。

面对梁王言不识,泥团乱抛掷。

形式:

佛鉴禅师赞

奸豩顽蛮,更加白㑃。

文武火煨石要香,麻皮头缠人必倒。

五处开场弄活机,是龙升天蛇窜草。

千不合,万不合,凤口山前,乞指路头。

被老破庵凌辱不少,至今忘却来时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