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干携茶入园晚坐柔桑下

光穿两脚间彤霞,声急城头集暮鸦。

且与凤雏桑下坐,共烹龙焙雨前茶。

的中薏嫩莲新采,笋上竿成竹已斜。

读得齐民书熟烂,把锄今作老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阳光穿透双脚之间,映照着红霞,急促的声音在城头响起,聚集了傍晚的乌鸦。
暂且与幼凤在桑树下休息,一起烹煮雨前龙井茶。
刚采摘的新鲜薏米和嫩莲,竹竿上的春笋已经长高倾斜。
如今我熟读《齐民要术》,农耕生活成了我的晚年归宿。

注释

彤霞:红霞。
暮鸦:傍晚的乌鸦。
凤雏:幼小的凤凰。
龙焙:指优质茶叶的烹煮。
薏嫩莲:新鲜的薏米和嫩莲。
齐民书:《齐民要术》,古代农学著作。
老生涯:晚年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夕阳的映照下,坐在柔和的桑树下,与凤雏一同享受着自然之美。"光穿两脚间彤霞"表明了时光流逝,阳光透过双脚之间形成了一片红色的云霞;"声急城头集暮鸦"则描绘出傍晚时分,乌鸦聚集在城头上,其叫声显得紧迫而急促。诗人与凤雏共享的是雨前新采的茶叶,这里的"烹龙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炒茶方法,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嫩莲中薏"写出了初夏时节,莲藕和薏米都已成熟,可食用的情景。"笋上竿成竹已斜"则形象地描绘出竹笋被收割后,竹子已经倾斜的景象,这些都是对农事生活的细腻描写。

最后两句"读得齐民书熟烂,把锄今作老生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耕耘之道的投入。"读得齐民书熟烂"意味着诗人已经深入地研读了关于农事的书籍,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把锄今作老生涯"则透露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热爱和投身其中的决心,即使到了老年,也愿意继续这份耕耘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知识与劳动的尊重。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同郭侯僧仲晚至武溪亭议真率会

平远寒林暮霭横,右丞不死毕韦生。

八人过处草齐绿,一日去来花笑迎。

衲子自知空是色,将军要使酒犹兵。

尺书相与盟真率,岭海风流似洛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后两日叶干携酒

喜君酾酒吸鲸空,置我飞云卷雾中。

蒲鸽青浮初落蒂,冰蚕茧就旋开篷。

小凉已觉生衣怯,短策能寻熟路通。

直上高台延望眼,万山横浸一溪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地僻

地僻门常闭,家贫客自疏。

溪山行老我,风月不欺予。

谩有书成诵,端无货可居。

清江千里道,持此问舂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戏同诸子书所见

已老犹痴作蠹鱼,出门延望立须臾。

或深或浅花先后,半霁半阴云有无。

山月向人俱引领,海风无日不嘘枯。

论诗各尽诸郎意,篱落之中自可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