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农

衲子家风在,空山自有年。死心衣带下,生意头边。

火种锄秋月,刀耕破晓烟。

倦来何所事,高枕夕阳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以农耕为生的生活方式,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衲子家风在,空山自有年”,开篇即点出僧侣的身份和生活地点——空寂的山林中,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衲子”指的是僧人,“家风”则暗指其修行的法门和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死心衣带下,生意头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僧人的内心状态与日常劳作联系起来。其中“死心”意味着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衣带下”和“生意头边”分别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简朴与生机勃勃,体现了僧人虽身处简陋,但内心充满活力与希望。

“火种锄秋月,刀耕破晓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农耕生活的场景。在月光下播种火种,清晨时分挥动锄头,翻起泥土,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农耕的辛劳,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

最后,“倦来何所事,高枕夕阳眠”表达了僧人在劳作后的放松与满足。当疲惫之时,他选择躺在高处,享受夕阳的余晖,这既是对身体的休息,也是心灵的慰藉。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以农耕为生的简朴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中所体现的禅宗智慧与自然和谐之美。

收录诗词(11)

道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知非吟(其一)

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知非吟(其二)

鱼以水为命,僧与山相依。

山无僧不灵,僧非山何归。

谁谓是孤云,是天皆可飞。

若云是孤鹤,决当择所栖。

慎哉山与僧,幸勿轻相离。

形式: 古风

知非吟(其三)

昨日花正繁,今朝花在地。

路旁重徘徊,慷慨莫可既。

花落明年开,人寿安可系。

同是风中花,却洒花前泪。

形式: 古风

留别道恒

浪迹兼多病,相看独尔真。

同消半载日,弥重一生身。

凉月舟前路,秋风别后人。

所怀应自得,情忘莫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