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五)

一眼异青白,口语来啾喧。

酌一不酌一,用意何其偏。

谁似子孙子,高栖苏门山。

时随岭云出,又与林鸟还。

平生但长啸,独为嵇生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眼前景象色彩奇特,口语声此起彼伏。
饮酒或停或不停,用心之态多么独特。
谁能像子孙般,隐居在苏门山。
时常随着山间云雾漫步,又与林中鸟儿相伴。
一生都只是长啸,只为纪念嵇康的风范。

注释

异青白:形容色彩鲜明对比。
啾喧:形容鸟鸣声嘈杂。
酌一不酌一:指饮酒时断时续。
偏:独特,偏向。
子孙子:比喻后代子孙。
高栖:隐居。
苏门山:古代名山,此处象征隐居之地。
岭云:山岭上的云雾。
林鸟:山林中的鸟儿。
长啸:放声长啸,表达情感。
嵇生:嵇康,三国时期著名竹林七贤之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五)》。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青白相间的景色与啾啾喧闹的口语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眼前景致的独特感受。他赞赏那些如孙子般隐居苏门山的人,他们时常伴随山岭云雾出入,与林中鸟儿相伴,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他自比为嵇康,常常独自长啸,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体现了他对古代贤人嵇康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理想的深深追求。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六)

高贤众所怀,众理应取是。

如何济众事,难成复易毁。

功成身无与,天运亦复尔。

轩裳役群愚,儿曹眩文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四)

园林日夕好,花繁时鸟飞。

少年玩芳物,不饮成坐悲。

只今未白发,念昔已依依。

纷华战吾道,决胜当有归。

挫锐培其根,外槁中匪衰。

念方终日行,辎重安得违。

形式: 古风

饮谢公辅家

皇天于春自著意,安排未遣东皇家。

朝雨已教润压土,晓风更将寒约花。

诗篇驱使到老得,酒船拍浮即生涯。

四年逢春今日好,可是芳物年年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依韵和子充杂言

君不见东方朔,避世金马门,侏儒倡郭同陆沉。

滑稽突梯意已深,不如孙登闭口逃苏门。

身犹孤凤无与邻,心知嵇生未识真。

儿童读书闻入孝,遭时有用可以移于君。

孔子系易辞,尊乾而卑坤。

耦耕未足问礼则,鸟兽固自群荆榛。

孟尝声势,一旦消歇,冢上之牧良可悲。

苟为贫贱不济物,身死泯然俱若兹。

闻君早慕栖竹林,何忽作此悲来吟。

严君肥遁业讨论,少年宜自有异闻。

穷达俱性外,学者所不陈,惟勿枉道宁屈身。

岂欲行不由径如灭明,不然不欲乞醯于邻同微生。

白驹虽洁,空谷难久将谁亲,当诗一篇差可人。

秋兰蘼芜亭下生亦蕃,夫人自有美子何足言,采撷但慰吾愁魂。

吟诗作赋北窗词更妍,万言不直一杯何足怜,咿呦聊用穷吾年。

能来西畴清坐一榻横,长饥亦不轑釜云无羹。

荀卿论义荣,径庭大不近人情。

是非亦置之,古人踽踽凉凉生何为。

扬雄择中庸,反骚痛湘累。

我今不见雄,此心犹为君子夷。

世间趣舍不同,岂但羊枣鲙。陶潜自谓,结庐人世。

无车马喧,心远能尔。安有郑君,其门如市。

亦能自谓,我心如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