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
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
别多头欲白,惆怅惜馀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重寄卢中丞》,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 这两句开篇便设问,从而引出下文,"贱子"指诗人自己,"来还去"表达了频繁地来往于旅途之中,"何人伴使君"则是对友人的怀念和询问,谁能像过去一样与您同行。
"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的意境,"放歌"表达了诗人的豪情,"迎晚醉"则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指路上高云"则是对远方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 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此夜雁初至"表明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象征着远行者的心境,"空山雨独闻"则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别多头欲白,惆怅惜馀醺。"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和对友情的珍视,"别多头欲白"指的是频繁的分别让人感到时光易逝,头发也快要变白,年华老去,而"惆怅惜馀醺"则是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所产生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友谊的珍贵。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往事飘然去不回,空馀山色在楼台。
池塘风暖雁寻去,松桂寺高人独来。
庄叟著书真达者,贾生挥涕信悠哉。
老僧心地闲于水,犹被流年日日催。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路绕秋塘首独搔,背群燕雁正呼号。
故关何处重相失,碧落有云终自高。
旅宿去缄他日恨,单飞谁见此生劳。
行衣湿尽千山雪,肠断金笼好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