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山

辽西岭万里,戴土皆平衍。

独有十三山,石骨开生面。

削疑斧凿工,画敌丹青善。

峰峰插烟霄,缥缈穷万变。

崩奔类马驰,离立如人战。

或利若金刀,或直若羽箭。

云气倏有无,日色递隐见。

洞口失金牛,潭侧鸣孤雁。

胡峤记颇详,蔡圭诗亦羡。

予特过其旁,一一为数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十三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地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十三山的雄伟与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辽西岭万里,戴土皆平衍”描绘了辽西岭的广阔与平坦,为接下来的十三山的描写奠定了背景。接着,“独有十三山,石骨开生面”,点明了十三山的独特之处,它们在平坦的环境中突显出自己的风貌。

“削疑斧凿工,画敌丹青善”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十三山的形状如同经过精心雕琢,又如同画家的妙笔生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体的形态之美。

“峰峰插烟霄,缥缈穷万变”描绘了十三山的高耸入云,以及其形态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崩奔类马驰,离立如人战”通过动态的比喻,展现了山峰的动态美,仿佛是奔跑的骏马或是对峙的战士,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

“或利若金刀,或直若羽箭”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形状,有的锋利如金刀,有的挺拔如羽箭,形象地展示了山体的不同姿态。

“云气倏有无,日色递隐见”则描绘了山间云雾的变化和日光的明暗交替,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洞口失金牛,潭侧鸣孤雁”通过具体的景物,如洞口、金牛、潭水、孤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增添了诗意。

最后,“胡峤记颇详,蔡圭诗亦羡”表达了对前人记载和诗歌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作品是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发展。

“予特过其旁,一一为数遍”则是诗人的自我叙述,表明自己亲自走过十三山,并一一细数,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十三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收录诗词(82)

杨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渡辽河

出关数百里,渡河日八九。

小者不知名,大者此其右。

发源自东北,汨汨西南走。

清流可濯缨,浊或泥数斗。

荡溢起波涛,触石声如吼。

汎滥过平沙,汪洋十馀亩。

闻道枸柳河,水坚八月后。

今年天亦寒,所遇何独否。

独木一扁舟,三人亦可受。

篙使横索钱,安能落吾手。

浅濑褰裳衣,呀坑没马首。

登岸乃独悲,鱼鳖几为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老边道中

老边墙外草萧萧,千里风烟合大辽。

保障人犹看旧制,提封谁复记前朝。

经过妇女多骑马,游戏儿童解射雕。

自笑书生行未惯,黄沙扑面己魂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开原县

风捲平沙荐草齐,夫馀城上夕阳低。

葡萄酒禁谁能醉,苜蓿场空马自嘶。

郡县未分威远北,人家多住塔山西。

明朝更出条边口,朔雪塞云处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威远边门

黄沙漠漠暗乾坤,威远城头欲断魂。

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

乱山雪积人烟绝,老树风回虎豹蹲。

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