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府文庙规模颇壮其中亦有儒生十数然无一可语者

当年邹鲁地,弦诵久无声。

刀笔迂颜闵,章缝羡甲兵。

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

岁晚高皇帝,犹难致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当年的邹鲁地区,读书声早已消停。
文人墨客的才华如同钝刀钝笔,只能羡慕武将的荣耀。
历史的变迁如同谷陵的朝代更迭,日月永恒光明。
到了晚年,即使是高皇帝也难以招揽两位贤才。

注释

邹鲁:古代鲁国和邹国,文化兴盛之地。
弦诵:指读书声,古时以琴瑟伴读。
刀笔:古代指文案工作,比喻文人墨客的才能。
甲兵:古代的战甲和兵器,象征武力和荣耀。
谷陵:泛指历史上的朝代,这里可能暗指历史的更迭。
高皇帝:对古代开国君主的尊称,此处可能指汉高祖刘邦。
两生:指两位杰出的人才,这里可能寓意难得的贤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罗公升所见的东平府文庙景象。他感叹这里曾是儒家学问繁盛之地,但如今却显得冷清,只有十几名儒生,却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诗人提到过去的邹鲁地区(古代鲁国,以学术文化闻名),那里曾经弦歌不绝,学者众多,而今却只剩下沉寂。他借用"刀笔迂颜闵",暗指学风凋敝,学子们才识平庸,无法与古代的甲兵之才相比。"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意味着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日月星辰永恒,暗示教育的重要性不应因时代变迁而忽视。最后,诗人感慨即使在高皇帝的时代,也难以找到像颜回、闵子骞那样的贤才,表达了对当前文教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期盼。整首诗寓含了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下教育的反思。

收录诗词(185)

罗公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代前清江守滕大著赠李吉州

福星又见出虚危,螺浦千山亦展眉。

八邑命悬循吏传,万家春在道州诗。

旌旗已变河阳色,布粟犹怜蔡土饥。

只恐九天归诏急,去思还似凤洲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安庆府

金城图上各论功,弹压江流势自雄。

但使老熊当道左,宁愁游骑入回中。

幕间客解称杨子,席上伶谁赋皖公。

禾黍渐多青燐歇,郡人犹忆降元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江州寒食

旅食逢寒食,风声佐雨声。

野坟犹有主,客舍若为情。

家近心逾切,囊空眼便生。

庐山如不过,此去信无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表湖逢彭奇山

入眼溪山亦世情,故人无复旧家声。

卖刀未得逢龚遂,置醴那知为穆生。

相鼠聊为庆封赠,巨牛应待老瞒烹。

倘无听雨连床乐,惭愧先□冒暑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