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的《读秦纪》中的两句。诗中,作者以秦朝为历史背景,通过“谤声易弭怨难除”一句,表达了对秦朝严苛法律下人民不满情绪难以消除的观察。接着,“秦法虽严亦甚疏”揭示了秦朝法律虽然严厉,但执行中可能存在漏洞或不周之处。诗人以“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这一细节描绘,暗示即使在焚书坑儒这样的极端措施下,仍有民间智慧和知识得以保存,暗含对文化传承的肯定和对秦朝暴政的批判。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与文化的尊重。
不详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帘幕风微日正长,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三鼓出门乌夜飞,五更还家星宿希。
水晶楼角几时暖,独坐待君归不归?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