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簟

炎方需此物,收蓄遍家家。

致用同桃竹,劳工笑象牙。

虽无花色丽,却见水纹斜。

展卧南窗下,萧然兴莫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炎热的地方需要这种东西,每家每户都广泛收藏。
它的用途如同桃木和竹子一样实用,劳动人民见到它会笑得像拥有象牙一样开心。
虽然没有鲜艳的花朵,但能看到水面反射出的美丽纹理。
把它铺展在南窗之下,让人感到无比悠闲,心情无法再好。

注释

炎方:炎热的地方。
需:需要。
此物:这种东西。
收蓄:收藏。
遍家家:每家每户。
致用:实际的用途。
同桃竹:像桃木和竹子一样。
劳工:劳动者。
笑象牙:笑得像拥有象牙一样开心。
花色丽:鲜艳的花朵。
水纹斜:水面反射的纹理。
展卧:展开并平躺。
南窗下:南窗边。
萧然:清闲的样子。
兴莫加:心情无法再好。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郭印的《芦簟》描绘了南方地区人们对于凉爽竹席的珍视和喜爱。"炎方需此物",点明了在炎热的气候中,芦苇编织的竹簟是必不可少的消暑之物。"收蓄遍家家",展现出这种竹席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储备。

"致用同桃竹",将芦簟与桃竹并提,强调其与桃木、竹子一样,都是实用的日常用品,而非奢侈之物。"劳工笑象牙",通过劳动者的欢笑,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简单却能带来舒适感的芦簟的满足和感激,相较于象牙等贵重材料,芦簟更贴近民生。

"虽无花色丽,却见水纹斜",描述了芦簟表面的自然纹理,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但其独特的水波纹路增添了美感。"展卧南窗下,萧然兴莫加",诗人想象着在南窗下展开竹簟,那份清凉与宁静让人的心情更加舒畅,无法再找到比这更惬意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赞美了芦簟的实用价值和带来的生活乐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欣赏。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到巴川县日炽不可行遂留宿用明复留题韵

避暑巴川馆,凭栏瞰水濆。

马牛纷浴汗,鹅鸭乱翻纹。

潦浊难为鉴,天昏不辨云。

清泉何处是,一卓饭吾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和元守重阳和韵

空樽独把送斜阳,九日何忧酒中伤。

客里吟情尤寞寞,梦中归意亦茫茫。

枫飘丹叶随流水,菊吐黄花犯早霜。

惟有坚心松柏在,四时不改色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元汝功登城有感

荒城缘蔓草,峭壁累咸鹾。

山木秋尤少,江云晚更多。

寺乌千点集,塞雁一声过。

锦水归心切,渔衣负绿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史守八月十四日月二首(其二)

半秋云物扫遥天,对月凭栏一怃然。

明夜半规应尽满,此时清赏更无前。

琼楼颇觉三山近,玉斧谁将七宝连。

我欲乘风霄汉上,坐令凡骨变真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