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将军杨恭人寿诗

生子当如马伏波,天南铜柱高嵯峨。

文章迈伦功盖世,显扬事业应如何。

古来将相多崛起,风云应运良有以。

山川岳渎钟瑰奇,城则陶城水文水。

水清蚌腹珠夜光,男儿七尺眉最良。

中原射策推第一,云州建节鹰初扬。

此身许国还将母,征衣取作斑衣舞。

当宁论功及所生,黄麻墨敕传天语。

天语煌煌出綍纶,华堂画锦何缤纷。

兰孙高折一枝桂,雏凤还生五色文。

东南多垒须仁将,我公久贮苍生望。

棨戟遥临瘴海边,瞻云陟屺增惆怅。

临行受命曾书绅,忠孝大义何谆谆。

矢心矢志报明主,孺慕难忘白发人。

人生有子万事足,含饴弄孙增百福。

孟母宅边佳气多,南人岭外欢声祝。

棘门有客曳长裾,将军知我狂接舆。

高歌一曲望风拜,礼虽不足心有馀。

殷勤报语登坛客,云台为尔虚前席。

翟茀不来长倚门,翘首云鹏振双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马伏波将军的英明与功绩,以及其子杨恭寿的才华与品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开篇“生子当如马伏波”,表达了对马伏波将军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杨恭寿的期待。接着,“天南铜柱高嵯峨”、“文章迈伦功盖世”,赞扬了杨恭寿的卓越才能和非凡成就。诗中提到“山川岳渎钟瑰奇,城则陶城水文水”,借自然景观的壮丽来衬托人物的崇高品格。

“水清蚌腹珠夜光,男儿七尺眉最良”两句,以水清比才德,以珠光喻智慧,形象地描绘了杨恭寿的优秀品质。接下来,“中原射策推第一,云州建节鹰初扬”赞颂了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杰出表现和军事才能的崭露头角。

“此身许国还将母,征衣取作斑衣舞”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母亲的孝顺,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当宁论功及所生,黄麻墨敕传天语”则体现了朝廷对他的认可与嘉奖。

诗中“天语煌煌出綍纶,华堂画锦何缤纷”描绘了朝廷的辉煌与荣耀,而“兰孙高折一枝桂,雏凤还生五色文”则预示了杨恭寿后代的繁荣昌盛。

“东南多垒须仁将,我公久贮苍生望”表达了对杨恭寿在东南地区担任将领的期待,希望他能成为仁慈而有远见的领袖。“棨戟遥临瘴海边,瞻云陟屺增惆怅”则描绘了他即将离家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临行受命曾书绅,忠孝大义何谆谆”强调了他临行前的庄重承诺,以及对忠孝之道的坚持。“矢心矢志报明主,孺慕难忘白发人”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父母的深情。

最后,“人生有子万事足,含饴弄孙增百福”是对杨恭寿家庭幸福的祝愿,而“孟母宅边佳气多,南人岭外欢声祝”则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祝福。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对马伏波将军及其后人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杪过新州访李方水广文兼寄潘完子

野人半生但株守,虽在人间少游走。

梦里名山草草过,虾跳何曾会出斗。

因寻獦獠到新州,满眼秋光正重九。

入城不见卖柴人,直到泽宫逢好友。

先生久病不出门,闻我远来叹希有。

登堂七发愧枚生,话到深宵月当牖。

主人就枕客亦然,珍重明朝更携手。

饱餐苜蓿高兴生,登临未敢辞衰朽。

天露峰高在眼前,龙山旧路重回首。

祖庭秋晚漫淹留,笑别官衙返南亩。

故人家住官峒头,觌面相逢良不偶。

剡溪兴尽且归去,他年未卜重来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烧畬歌

野人赤脚走官道,踏上盐田看监灶。

灶丁烧畬不煮海,万井寒烟风浩浩。

道旁老翁知是谁,手拨畬灰归去迟。

相逢举手相劳问,自言生长升平时。

寒乡旧是煮盐户,出门咫尺无旷土。

自从斥卤变桑田,丁男始识农与圃。

盐场作田田有租,场中无盐仍追呼。

一田二税互逼迫,十年两役纷支吾。

荒年百室如悬磬,年丰谷贱为农病。

县主场官交索租,孤儿寡妇罢奔命。

今冬尽室输官仓,明年枵腹春耕忙。

新丝卖尽又新谷,空拳无计完秋粮。

城中富人巧生殖,九分出钱十取息。

娇儿稚女相随来,薄暮得钱朝雇役。

得钱未煖便纳官,归来入室摧心肝。

人生恩爱岂不重,践土食毛良独难。

田家耕田食贵米,盐户无盐啖清水。

可怜半死白头翁,回首升平如梦里。

烧畬煮灰灰作盐,持盐易米堪养廉。

殷勤致语道旁客,蓼虫习苦不知甜。

我闻老翁呜咽语,咄嗟涕泣零如雨。

九重天高唤不闻,老翁老翁徒自苦。

形式: 古风

客有遗予白鹅者贫无稻梁不给朝夕悲呜欲去乃从其志寄养于南皋处士戏为短歌以遣之

笼中有物白皑皑,山阴道士亲送来。

入门志在饱刍豢,谁知绕室荒蒿莱。

眼看草具不肯食,高视阔步声喧豗。

邻家刈禾足饮啄,梦想飞去中徘徊。

吁嗟乎,众生所向类如此,披毛戴角良可哀。

明知难与共枯寂,恶用鹢鹢者为哉。

南皋大士发悲悯,许以豢养无嫌猜。

微躯寄托信得所,饥食渴饮樊笼开。

等閒笑向朋侪道,东林长老真长斋。

形式: 古风

虎溪竹

德云住山不住水,孤峰绝顶无生理。

华亭住水不住山,扁舟覆没波涛閒。

东林老僧两不尔,半水半山半城市。

茅堂背郭池水边,水清水浊皆栽莲。

莲高出泥能几许,梁鹙林鹤交相觑。

主人避客如避仇,移居更卜溪水头。

溪水泠泠溪树古,树下两翁相对语。

曰公乃是东林禅,适来适去非偶然。

此溪旧名虎溪水,西去东林二三里。

昨日远公今又来,溪山还尔真奇哉。

老僧大笑谢不敏,口虽不言心蠢蠢。

痴心痴想难告人,从秋至腊今又春。

春来几日风景好,旧路重寻难草草。

良时正值朋侣佳,蹇驴出郭多同侪。

缪生杨生与郑子,胜游厌走红尘里。

相呼相唤东复东,隔溪流水桃花红。

溯洄直到曾游处,三瞻四顾不忍去。

商量劝我受清福,把茅盖头万事足。

万事足,勿复云,钓鱼老翁聋亦闻。

归来坐到东林月,四壁无人为君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