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竹

德云住山不住水,孤峰绝顶无生理。

华亭住水不住山,扁舟覆没波涛閒。

东林老僧两不尔,半水半山半城市。

茅堂背郭池水边,水清水浊皆栽莲。

莲高出泥能几许,梁鹙林鹤交相觑。

主人避客如避仇,移居更卜溪水头。

溪水泠泠溪树古,树下两翁相对语。

曰公乃是东林禅,适来适去非偶然。

此溪旧名虎溪水,西去东林二三里。

昨日远公今又来,溪山还尔真奇哉。

老僧大笑谢不敏,口虽不言心蠢蠢。

痴心痴想难告人,从秋至腊今又春。

春来几日风景好,旧路重寻难草草。

良时正值朋侣佳,蹇驴出郭多同侪。

缪生杨生与郑子,胜游厌走红尘里。

相呼相唤东复东,隔溪流水桃花红。

溯洄直到曾游处,三瞻四顾不忍去。

商量劝我受清福,把茅盖头万事足。

万事足,勿复云,钓鱼老翁聋亦闻。

归来坐到东林月,四壁无人为君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虎溪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选择和生活态度,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德云住山不住水”,象征着一种追求精神高洁而不被世俗所累的生活态度;接着“华亭住水不住山”则暗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即在水中寻求自由,但内心仍向往山的静谧与深远。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了“东林老僧两不尔”的选择——既不完全沉醉于山的静穆,也不完全沉浸于水的自由,而是找到了一种平衡,生活在半山半水半城市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存。

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座位于池水边的茅堂,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共同欣赏。莲花虽能高出泥泞,但也只能达到有限的高度,这象征着人生的局限性。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位老僧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哲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虎溪水”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老僧的笑声和内心的蠢蠢欲动,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最后,诗人以“钓鱼老翁聋亦闻”结尾,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真正的智慧与宁静总能在心中找到安放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生活选择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与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跳大王歌

蛮乡歌舞自称善,厥声可闻不可见。

四月五月跳大王,家家刻木作鬼面。

千丑万拙由心生,头角觺觺尽奇变。

削成两耳贯双环,黑白青红随绘绚。

长缨分结顶门边,俛仰周遮任方便。

市来绛帛缝赭衣,承以素裳纫新练。

长柄牙旗短柄簦,东官草帽冈州扇。

粗缯细篾作游龙,肖首肖尾中连串。

事事具足人力齐,次第椎牛集欢宴。

大王端坐不饮酒,黄童白叟争酬劝。

酒阑酷酊齐唱歌,呕哑啁啧无分辨。

舁神入城城市空,大呼疾走看游龙。

驭龙小儿戴鬼面,一步一跌来匆匆。

左顾右盼各招手,头旋尾转相追从。

游龙舞罢抚歌板,唱歌尽是头白翁。

青葵半掩老面目,随声答响羞雷同。

须臾磨旗万舞作,朱干玉戚纷兴戎。

或击或刺冯而怒,或揖或让足而恭。

忽焉而起忽而止,一一皆与神心通。

舞罢偃旗卧金鼓,借问大王何所取。

倾筐擎出斗与升,鬼面成群更歌舞。

道旁观者不忍见,腼颜汗背交相觑。

吁嗟乎,天下尽儿戏,举世同奔波。

车毂交击人肩摩,俄而礼乐俄干戈。

五斗折腰不足道,倾筐积少看成多。

大王乃是死诸葛,含羞忍耻如之何。

形式: 古风

赠颜雪仙

严城细柳垂丝丝,门施行马罗健儿。

野人怀刺不敢入,区区梦想非翁谁。

此翁知我良不浅,笑我知翁才一面。

城中大士城外僧,神交岂待频相见。

去年过我看白莲,双眸炯炯神浩然。

今年花开客不至,几回埽径迟高贤。

朝来主人敬爱客,虎帐吹笙布重席。

穆生不饮醴亦陈,三爵为翁泻云液。

满堂欢笑胡为乎,相闻上客悬雕弧。

山僧不知老将至,大人寿考当何如。

先生神骨如孤鹤,我作秃鹙随饮啄。

先生直节如乔松,我为散木甘龙钟。

先生文章如白璧,我作珷玞还瓦砾。

先生词赋如珠玑,我乃蜣丸充佩祎。

先生可行亦可止,一片閒情托流水。

我将行脚仍蹉跎,心在空山身在市。

先生可望不可亲,长天朗月无纤尘。

我当出世难免俗,涅恐或缁磨或磷。

自写长篇遥寄祝,恕我登堂理巾服。

他时相见问生缘,六六原来三万六。

形式: 古风

反乞功

东邻女儿具瓜果,西邻女儿不举火。

金针綵线夜登楼,竹户蓬门早扃锁。

同是当时乞巧人,不信天孙巧如我。

去年绣出双鸳鸯,今年织作双凤凰。

卖与人间恐无价,重缄什袭牢深藏。

粗绘弊布阅寒暑,三旬九食甘糟糠。

始知大巧不如拙,区区畏向时流说。

天孙虽巧机杼勤,河汉年年怅离别。

寂寞何如姑射仙,万古肌肤似冰雪。

寄语东家乞巧儿,红颜薄命当知之。

不愿金针得天授,不愿瓜果萦蛛丝。

但愿长为田舍妇,挟薪戴畚无非仪。

形式: 古风

题百寿图

包羲一画开天地,仓颉之先有文字。

河图洛书圆复方,龟龙泄尽先天秘。

后来书契无真传,丹台留得青霞编。

谁能识字还识义,人间烟火真神仙。

图中字字灿可睹,六书八法无今古。

自从李相作回鸾,既寿永昌为鼻祖。

增华继起儿与孙,文章经纬推渊源。

黄麻墨敕传天语,如纶如綍皆王言。

我翁受命九稽首,钦哉天长还地久。

归来写作百寿图,锦字光芒射星斗。

主人一饮一百杯,百花对酒参差开。

百和香生青玉案,百戏齐陈锦绣堆。

百粤天高佳气郁,百尺楼头初见日。

百昌畅遂百宝生,百两盈门百庭实。

区区百寿何独然,百福百禄相周旋。

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逢君地上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