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祤禅客龟峰图

不用丹青染素翰,疏烟分染碧云端。

一千里地境中镇,三十六峰天半寒。

巢露叶中呈物象,滤罗带畔叠林峦。

人间此是清凉药,时向尘中为展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无需描绘在素纸上,淡淡的烟雾点缀着碧蓝的云天。
在这千里大地的中心,三十六座山峰高耸入半空,寒气逼人。
鸟巢中的露珠映照出自然景象,树林在滤网边层层叠叠。
人间寻求的清凉良药,时常在尘世中展现它的奇妙。

注释

丹青:彩色绘画。
素翰:素白的纸张。
疏烟:稀疏的烟雾。
碧云端:碧蓝的天空。
一千里地:广阔的地域。
镇:居中。
三十六峰:三十六座山峰。
天半寒:高入云霄的寒冷。
巢露:鸟巢中的露水。
叶中:树叶之间。
物象:自然景象。
滤罗:滤网状的结构。
带畔:边缘。
清凉药:清凉的良药。
尘中:尘世间。
展看:展示观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幽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追求。

“不用丹青染素翰,疏烟分染碧云端。”这两句诗强调的是画家运笔之妙,不需多余的颜色装饰,便能勾勒出淡雅的烟霭和高远的蓝天。画面以简约的手法捕捉到了自然景物的本真。

“一千里地境中镇,三十六峰天半寒。”诗人通过对广阔地域和众多山峰的描绘,传达了山水之雄伟与壮丽,同时也蕴含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向高远的意境。

“巢露叶中呈物象,滤罗带畔叠林峦。”这里则是对景物细部的刻画,如同鸟儿在树叶间栖息,溪水潺潺流过山谷,每一个自然元素都被赋予了生动的生命力。

“人间此是清凉药,时向尘中为展看。”最后两句诗则转向哲理,视这山水之景如同世间难得的清凉解药。在尘嚣的人间,这样的美景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洗涤。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纯净、高远之境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追求。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题琳师房刘行简给事墨竹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

吴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

独嫌纳腹未可尽,更为挥毫写清峻。

庭空月落千丈长,老柏乔松未高劲。

锦绷稚子置腹中,铁面老人凌远风。

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

腹饥眼饱徒倥偬,只说饕馋疑作俑。

何以先生日照盘,更看婵娟势飞动。

琳师从此唯善看,时时更为通平安。

形式: 古风

三月三十日

寂寞馀红点翠衣,晓风捲尽絮花飞。

避人黄鸟远山去,背我青春此日归。

倦舞柳条犹作意,侵阶芳草不知非。

老无年少寻芳恨,一榻清风展翠帷。

形式: 七言律诗

大笑鸟

夜闻慨欬如老翁,若悲若啸空山中。

老妻幼子疑问我,此名何物来何从。

我知此物不常有,岂解招祥宜报咎。

狐鸣枭噪殆所传,惟祝停声声转久。

明朝问人此何鸟,僧言此鸟名大笑。

幸灾乐祸撼主人,侥倖前知非善告。

我闻此语益悽然,我从坎壈今有年。

若徒报祸未报死,子之告我何迁延。

异时白骨满城郭,此时子笑何人前。

昔年长沙贾太傅,鵩鸟飞鸣告其故。

滔滔宇宙鵩安知,应怪达人任来去。

窗前灵鹊人乐闻,谷莺上下长和鸣。

汝曾不效乃效此,汝性险远知难更。

汝其更笑我自娱,取酒与尔同歌呼。

形式: 古风

子楚持小甑中实以物饷予啖之如芋而味胜曰此黄独也野人得之故以分遗因感少陵诗率然有作

君不见野人谋食搜山谷,不似输钱买金粟。

蘼薇细琐俱见情,岂有灵根不收录。

少陵饥走遍九州,命寄长镵生事足。

早知雪盛又无苗,拟欲诛求已皲瘃。

先生蔬食亦易饥,意感邻夫荷斤斸。

仅同冠芋又隐藏,远胜凫茈适疏缛。

痴儿且食惊未见,便欲负锄自捃挶。

人生留滞诚可怜,坐使百忧宽湿束。

烦君转寄与殷勤,晚食何时饱颜蠋。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