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琳师房刘行简给事墨竹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

吴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

独嫌纳腹未可尽,更为挥毫写清峻。

庭空月落千丈长,老柏乔松未高劲。

锦绷稚子置腹中,铁面老人凌远风。

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

腹饥眼饱徒倥偬,只说饕馋疑作俑。

何以先生日照盘,更看婵娟势飞动。

琳师从此唯善看,时时更为通平安。

形式: 古风

翻译

黄门官职虽微薄,每日三餐足够度日。
刘翁吃肉吃得腻,期待在渭川拥有大片田地饱食。
吴地人整理书籍如捆柴,一百钱足以维持三天伙食。
刘翁一生俭朴,恐怕千亩田也难填饱他的胃口。
他只嫌肚子尚未填满,又提笔写下刚健清峻的诗篇。
庭院空旷月色如水,老柏松树还未显挺拔。
锦被包裹着婴儿,铁面老人面对远方风霜。
这一族人各得其所,却找来这位白发老翁添麻烦。
腹中饥饿眼中却满足,只因贪吃被人误以为始作俑者。
为何先生的饭菜如日光般照耀,又见佳肴动态诱人。
琳法师,请善待他,常常为他祈求平安。

注释

黄门给事:宫廷小吏。
二千粟:微薄的俸禄。
应足:足够。
刘翁:老翁。
食俎:吃肉。
厌膻腥:吃腻了腥味。
期满腹:期待饱食。
束简:整理书籍。
束刍:捆柴。
三日厨:三天伙食。
刘翁平生:老翁一生。
几两屐:俭朴的生活。
无赢馀:难以满足。
纳腹:填饱肚子。
挥毫:提笔写作。
清峻:刚健清峻的诗风。
庭空月落:月色如水。
千丈长:广阔。
未高劲:未显挺拔。
稚子:婴儿。
铁面老人:形容严肃的人。
凌远风:面对远方风霜。
族类俱得所:各得其所。
多事:麻烦。
索此霜髯翁:找来这位白发老翁。
徒倥偬:忙碌。
饕馋:贪吃。
疑作俑:被人误认为始作俑者。
日照盘:饭菜如日光。
婵娟势飞动:佳肴动态诱人。
琳师:法师。
通平安:祈求平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主人公日常饮食、居住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特点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明志的书生形象。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这两句描写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虽不富裕但也能自足。黄门指的是朝廷中的官署,给事是官署中负责具体事务的小官,二千粟可能是他的一定收入,而日割三牲则显示了他对待饮食的态度。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这里的“刘翁”应指的是主人公,此处以其名代称。食俎即是饭桌前,对膻腥(即肉类)的厌倦显示了他对物质欲望的超然,而千亩渭川则象征着丰饶和满足。

“吴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这一句是说主人公虽然清贫,但能以少量的钱财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这里的“吴人”可能特指南方某地的人,以他们勤俭著称。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这句话强调了主人公一生节俭,不贪图多余之财。

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有序的生活环境,以及主人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最后几句“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则表达了对于这位老人的敬意,他虽然年迈但仍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展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三十日

寂寞馀红点翠衣,晓风捲尽絮花飞。

避人黄鸟远山去,背我青春此日归。

倦舞柳条犹作意,侵阶芳草不知非。

老无年少寻芳恨,一榻清风展翠帷。

形式: 七言律诗

大笑鸟

夜闻慨欬如老翁,若悲若啸空山中。

老妻幼子疑问我,此名何物来何从。

我知此物不常有,岂解招祥宜报咎。

狐鸣枭噪殆所传,惟祝停声声转久。

明朝问人此何鸟,僧言此鸟名大笑。

幸灾乐祸撼主人,侥倖前知非善告。

我闻此语益悽然,我从坎壈今有年。

若徒报祸未报死,子之告我何迁延。

异时白骨满城郭,此时子笑何人前。

昔年长沙贾太傅,鵩鸟飞鸣告其故。

滔滔宇宙鵩安知,应怪达人任来去。

窗前灵鹊人乐闻,谷莺上下长和鸣。

汝曾不效乃效此,汝性险远知难更。

汝其更笑我自娱,取酒与尔同歌呼。

形式: 古风

子楚持小甑中实以物饷予啖之如芋而味胜曰此黄独也野人得之故以分遗因感少陵诗率然有作

君不见野人谋食搜山谷,不似输钱买金粟。

蘼薇细琐俱见情,岂有灵根不收录。

少陵饥走遍九州,命寄长镵生事足。

早知雪盛又无苗,拟欲诛求已皲瘃。

先生蔬食亦易饥,意感邻夫荷斤斸。

仅同冠芋又隐藏,远胜凫茈适疏缛。

痴儿且食惊未见,便欲负锄自捃挶。

人生留滞诚可怜,坐使百忧宽湿束。

烦君转寄与殷勤,晚食何时饱颜蠋。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子楚以二酒合而为一且效洞庭春色以诗叙其事因奉酬

世间百味俱有正,偶失酸咸俱一病。

须知论酒如论才,软美悦人严太劲。

韩青居士贵调和,田窦醉时籍福胜。

寂然二物俱有光,物外洞庭容借香。

共谈已造名理窟,一鞭亟入亡何乡。

了知此处有真趣,再听牖下鸣糟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