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绳伎

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或庆典,可能是皇家举行的某种祭祀活动。开头两句“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表达了对古代遗风的怀念和尊崇,以及对参与者神采奕奕的描写。

第三、四句“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则描绘了活动举行的情景:在一个寒冷但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群武士身着华丽服饰,手持乐器和武器,参与庆典。

接下来的两句“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则是对女性舞者衣饰和香气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第七、八句“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可能是在描述某种形式的舞蹈或队列移动,这些动作似乎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

紧接着,“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则描绘了舞者或武士们持剑交错前进的场景,他们的动作轻盈而优雅。

第十一句“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表达了一种紧张和惊怖的情感,这可能是观众对即将发生事件的反应。

随后的两句,“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则继续这种紧张气氛,似乎在描绘一种极度的危险或挑战,以及参与者们为了达成某种效果所做出的努力。

最后三句“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则表明活动已经结束,参与者的姿态如同出水的荷花一般优雅,而场内还留有几位观众,他们或许是对这种仪式有着深刻记忆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服饰、香气、乐器、武器和舞蹈动作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宏大而精彩的场面,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历史感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78)

刘言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下东周赠孟郊

鹤老身更卬,龟死壳亦灵。

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

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

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

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

因依汉元寮,未思羁细轻。

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

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

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

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形式: 古风

放萤怨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

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形式: 古风

苦妇词

地远易骄崇,用刑匪精研。

哀哉苦妇身,夫死百殃缠。

草草催出门,衣堕发披肩。

独随军吏行,当夕余欲迁。

来时已厌生,到此自不全。

临江卧黄砂,二子死在边。

气哕不发声,背头血涓涓。

有时强为言,祗是尤青天。

稿蓐无一枝,冷气两悬悬。

穷荒夷教卑,骨肉病弃捐。

况非本族音,肌露谁为怜。

事痛感行宾,住得贪程船。

必当负严法,岂有胎孕篇。

游畋复释麛,羔兔尚免鹯。

何处摈逐深,一罪三见颠。

校尉勋望重,幕府才且贤。

兰裙间珠履,食玉处花筵。

但勿轻所暗,莫虑无人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春过赵墟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燄灭。

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