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萤怨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

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形式: 古风

翻译

让萤火虫飞去,无需挽留,年轻时的聚会如今只剩白发人。
书架上堆积着数千卷古籍,每个字都反复映照,仿佛千回百转。
青云高远难以触及,打开书囊想要释放,却徒增更多哀愁。
暂且悠闲,沉醉其中,像董仲舒那样沉迷于学问,无暇顾及其他。
别让孤独和疾病的身体更加寂寞,还要向微小的虫子借取一点光亮。
在想放飞它们的时候,泪水打湿衣裳,萤火虫冲破篱笆,洒下无数光芒。

鉴赏

这首诗名为《放萤怨》,出自唐代诗人刘言史之手。全诗通过对比年轻时与老年之间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似箭、时不再来的心理感慨。

首句“放萤去,不须留”表明萤火虫是自由自在的,而诗人自己却无法像它们那样无拘无束。接着,“聚时年少今白头”则是在反思过去,年轻时光阴的积累如今已化作一头白发。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这里诗人通过书籍的比喻,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无限渴望的情怀。每一卷书都可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每一个字都需要反复咀嚼,以求彻底理解。

然而,“青云杳渺不可亲”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心情。诗人感到自己与那高远的理想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开囊欲放增馀怨”中,“囊”指的是萤火虫的光囊,诗人表达了虽然想要像它们一样自由地发光,但却又增加了不少的烦恼。

接下来的“且逍遥,還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诗人在这里劝诫自己要放松心情,享受生活,即使是醉酒也是一种解脱。然而,“仲舒”指的是古代贤良仲舒,此处暗示诗人虽然想要像他那样超然物外,却又难以做到。

随后,“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诗人哀叹自己年迈多病,连微小如萤火虫的光亮都要借用,反映出一种无力感和对生命即将消逝的忧虑。

最后,“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诗人在想要放手的时候,却不禁潸然泪下。萤火虫的光芒如同无数的眼泪,穿透了篱笆,散落一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难留以及个人生命力与知识追求之间矛盾的心境。

收录诗词(78)

刘言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妇词

地远易骄崇,用刑匪精研。

哀哉苦妇身,夫死百殃缠。

草草催出门,衣堕发披肩。

独随军吏行,当夕余欲迁。

来时已厌生,到此自不全。

临江卧黄砂,二子死在边。

气哕不发声,背头血涓涓。

有时强为言,祗是尤青天。

稿蓐无一枝,冷气两悬悬。

穷荒夷教卑,骨肉病弃捐。

况非本族音,肌露谁为怜。

事痛感行宾,住得贪程船。

必当负严法,岂有胎孕篇。

游畋复释麛,羔兔尚免鹯。

何处摈逐深,一罪三见颠。

校尉勋望重,幕府才且贤。

兰裙间珠履,食玉处花筵。

但勿轻所暗,莫虑无人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春过赵墟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燄灭。

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形式: 古风

送婆罗门归本国

刹利王孙字迦摄,竹锥横写叱萝叶。

遥知汉地未有经,手牵白马绕天行。

龟兹碛西胡雪黑,大师冻死来不得。

地尽年深始到船,海里更行三十国。

行多耳断金环落,冉冉悠悠不停脚。

马死经留却去时,往来应尽一生期。

出漠独行人绝处,碛西天漏雨丝丝。

形式: 古风

桂江中题香顶台

岧岧香积凌空翠,天上名花落幽地。

老僧相对竟无言,山鸟却呼诸佛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