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北野步

野步上西门,宽平又一村。

疏篱围古井,密树拥高坟。

家有田园乐,氓知守令尊。

因思兴废事,变灭似秋云。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我在野外漫步来到西门,这里宽阔平坦又是一个村庄。
稀疏的篱笆环绕着古老的水井,浓密的树木簇拥着高高的坟墓。
家中拥有田园的乐趣,村民们知道尊重官员的威严。
于是我想起了世事的兴衰变迁,就像秋天的云彩般无常。

注释

野步:在野外散步。
西门:城门之一。
宽平:地势开阔平坦。
疏篱:稀疏的篱笆。
古井:年代久远的水井。
密树:茂密的树木。
高坟:较高的坟墓。
田园乐:乡村生活的乐趣。
氓:古代对农村居民的称呼。
守令:地方官员。
兴废事:国家或社会的兴衰之事。
变灭似秋云:变化无常,如同秋天的云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田园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野步上西门”、“疏篱围古井”、“密树拥高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乡村画面。在这宁静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家有田园乐,氓知守令尊”,这里的“氓”字用得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的自在与悠然。

然而,诗歌的后半部分却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事物的反思,“因思兴废事,变灭似秋云”。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一种深刻体悟。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情感转换,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描写与个人情感表达的田园诗,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哲理。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试涪翁题郑佽砚

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携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郊行集句

今日我重九,无钱对菊花。

昨夜雨鸣渠,既雨晴亦佳。

出郭望西郊,山林迹未赊。

顾忧斯人饥,僵仆乱如麻。

渊明胡不归,吾居已及瓜。

岂无一尊酒,谁敢负年华。

聊为山水行,玩奇石路斜。

门生与儿子,邀我至田家。

留连向暮归,烂醉是生涯。

形式: 古风

雨止

夜半雨忽止,老夫心顿宽。

最怜儿女弱,难受雪霜寒。

泽国无来棹,台城有去鞍。

西村归未卜,此日敢求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雨雪闭关子野公明仲祥载酒远慰晚以诗见寄和答(其一)

溧阳三日雪平地,城市十家九家闭。

官舍无毡冷彻骨,省事正宜寻老计。

小人自不知纪年,我久忘吾岂忘世。

出门无碍将何之,已拚食贫了三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