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诗人以深秋远行边塞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抒发了对时空流转中永恒的幽怨之情。

"身向云山那畔行",开篇即展现出词人远离尘嚣,向着遥远的山川行进的画面,透露出一种孤寂与迷茫的情绪。

"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的呼啸和马匹的嘶鸣被风吹断,更显出行程的艰辛和环境的荒凉。

"深秋远塞若为情",深秋时节,身处边塞,词人的情感似乎与这肃杀的季节融为一体,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这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废弃的营垒和残破的关城在晚烟斜阳下显得更加凄凉,寓含着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痕迹。

"古今幽恨几时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古今人事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深处无法平息的幽怨之情。

整首词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风格,以及他对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