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穫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龙仿佛瞿塘峡的壮丽景象,长江依傍着白帝城深远流长。
整年里江水翻腾,夜晚必定冲破林木的阻隔。
在霜降的浅滩上收获满满,夕阳下景色清晰可见。
高高的书斋并非只有一处,清新的气息能舒缓烦忧的心情。

注释

龙:比喻瞿塘峡的雄伟。
似:像。
瞿唐:古代地名,瞿塘峡。
会:汇聚。
江:长江。
依:依靠。
白帝:古代城市名,位于今重庆奉节。
深:深远。
终年:全年。
常:常常。
起峡:掀起波涛。
每夜:每个夜晚。
必:一定。
通林:穿透树林。
收穫:收获。
辞:告别。
霜渚:霜降时的江边。
分明:清晰可见。
夕岑:傍晚的山峰。
高斋:高高的书斋。
非:不是。
一处:一个地方。
秀气:清新的气息。
豁:开阔。
烦襟:烦闷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和深远的山水之美。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开篇即以宏伟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瞿唐峡是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而白帝城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这里通过龙和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的雄伟与神秘。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他不仅在白日里攀登峡谷,更是在每个夜晚穿行于森林之中,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收穫辞霜渚,分明在夕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霜渚是指草木被霜覆盖的景象,而夕岑则是傍晚时分的山岭。这两者都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景色,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远和超脱的情感。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居所和心境。高斋指的是高耸的书房或隐居之所,而“非一处”则表明这不是一般的住所,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秀气豁烦襟,则形容了一种清新脱俗、心胸开阔的情怀,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川、霜渚、夕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深厚的山水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净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云山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

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

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

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其一)

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

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