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其三十六)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

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

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

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

形式: 古风

翻译

常常沉溺于贪嗔痴这三种毒酒,浑浑噩噩毫无觉察。
把金钱当作虚幻的梦境来追求,这梦境却像铁壁围城般难以摆脱。
试图用一种痛苦去替代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应当尽早醒悟,醒悟后自然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注释

常饮:经常饮用。
三毒酒:佛教术语,指贪、嗔、痴三种能毒害人心灵的情绪。
昏昏:糊涂,不清醒的状态。
不知:没有意识或认识不到。
将钱:使用金钱。
作梦事:当作虚幻不实的事情来追求。
梦事:比喻虚幻无常的事物。
铁围:比喻坚固且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困境。
以苦:通过。
舍苦:摆脱痛苦。
无出期:没有结束的时候,指无法真正解脱。
应须:应该。
早觉悟:尽早醒悟,认识到真相。
自归依:自我找到依赖或归宿,通常指精神上的寄托或觉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物欲深陷而又渴望解脱的矛盾心理。"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表明诗人沉迷于世俗的诱惑中,如同醉酒之人,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则形象地表达了金钱带来的虚幻和束缚,它们如同一道道坚不可破的铁栏,困住了人的心志。

然而诗人又有着超脱这些物质欲望的愿望,"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显示了一种挣扎与解脱之间的痛苦。最后两句"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劝诫人们要尽快醒悟过来,将内心的迷茫转变为明智,从而找到归宿和依靠。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物质欲望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56)

拾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其三十七)

云山叠叠几千重,幽谷路深绝人踪。

碧涧清流多胜境,时来鸟语合人心。

形式: 古风

诗(其三十八)

后来出家子,论情入骨痴。

本来求解脱,却见受驱驰。

终朝游俗舍,礼念作威仪。

博钱沽酒吃,翻成客作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诗(其三十九)

若论常快活,唯有隐居人。

林花长似锦,四季色常新。

或向岩间坐,旋瞻见桂轮。

虽然身畅逸,却念世间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其四十)

我见出家人,总爱吃酒肉。

此合上天堂,却沈归地狱。

念得两卷经,欺他道廛俗。

岂知廛俗士,大有根性熟。

形式: 古风